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我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概述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我国党内法规界说 | 第15-19页 |
一、党内法规名称的历史沿革 | 第15-16页 |
二、党内法规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三、党内法规的性质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我国国家法律界说 | 第19-20页 |
一、法律概念及特征 | 第19-20页 |
二、我国国家法律的特征 | 第20页 |
第三节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的关系 | 第20-25页 |
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不同点 | 第21-22页 |
二、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相同点 | 第22-23页 |
三、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互促进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根本一致性的宪法基础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宪法确立的原则贯穿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 | 第25-29页 |
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 第25-27页 |
二、权力划分和监督制约原则 | 第27-28页 |
三、人权保障原则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宪法确立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贯穿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中 | 第29-34页 |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 第30-31页 |
二、为人民服务原则 | 第31-32页 |
三、法治原则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状况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的实践 | 第34-36页 |
一、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践 | 第34-35页 |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大的实践 | 第35-36页 |
三、十八大以来的实践 | 第36页 |
第二节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重叠与冲突 | 第37-38页 |
二、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之间的缺位 | 第38-39页 |
三、党内法规效力外溢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不衔接不协调的原因 | 第40-43页 |
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规制领域的界限不明确 | 第40页 |
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完善 | 第40-41页 |
三、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制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 第41页 |
四、缺乏法规实施后评估机制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处理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关系的法治路径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基于宪法的精神和规定处理二者关系 | 第43-44页 |
一、宪法精神是处理二者关系的主线 | 第43页 |
二、宪法的规定划定了二者的界限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明确处理二者关系需要坚持的原则 | 第44-46页 |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第44-45页 |
二、必须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 第45-46页 |
三、必须坚持法律保留原则 | 第46页 |
第三节 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路径 | 第46-52页 |
一、科学界定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规制领域的界限 | 第46-47页 |
二、构建自洽的党内法规体系 | 第47-48页 |
三、依法有限的实现党内法规的立法转化 | 第48页 |
四、构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联动配合机制 | 第48-50页 |
五、构建运行有效的实施后评估机制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