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1-18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三、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五、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王崧舟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研究的背景 | 第18-26页 |
| 第一节 小学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现状 | 第18-21页 |
| 一、教师普遍重视读写结合,但缺乏理论指引 | 第18-20页 |
| 二、读写形式多样,但缺乏学段区分意识 | 第20页 |
| 三、写作任务紧扣文本,但停留在浅层次结合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21-22页 |
| 一、语文核心素养对读写结合提出新的要求 | 第21页 |
| 二、各国母语教育重视读写结合 | 第21-22页 |
| 三、PISA提出读写联系体 | 第22页 |
| 第三节 王崧舟及其写作任务简介 | 第22-26页 |
| 一、王崧舟在小语界的影响力 | 第22-24页 |
| 二、王崧舟对阅读教学中设计写作任务的重视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的类型、要求及理据 | 第26-33页 |
|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中设计写作任务的理论依据 | 第26-28页 |
| 一、从迁移理论看读与写具有相互迁移的条件 | 第26-27页 |
| 二、从建构主义理论解释阅读可以丰富写作图式 | 第27页 |
| 三、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的分类 | 第28-30页 |
| 一、素材提供类写作任务 | 第28-29页 |
| 二、范例借鉴类写作任务 | 第29页 |
| 三、理解体验类写作任务 | 第29-30页 |
| 四、归纳整理类写作任务 | 第30页 |
| 第三节 有效写作任务设计的要求 | 第30-33页 |
| 一、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第30-31页 |
| 二、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功能取向 | 第31页 |
| 三、关注学生思维的梯度 | 第31-32页 |
| 四、设置写作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王崧舟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研究 | 第33-46页 |
| 第一节 王崧舟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目标 | 第33-38页 |
| 一、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意识 | 第33-35页 |
| 二、加深学生文本理解感受 | 第35-36页 |
| 三、促进学生对文本拓展思考 | 第36-38页 |
| 第二节 王崧舟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内容 | 第38-40页 |
| 一、词句写作,篇幅短小精悍 | 第38-39页 |
| 二、话题开放,重视情感体验 | 第39-40页 |
| 三、议论抒情,表达真实感受 | 第40页 |
| 第三节 王崧舟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教学基本过程 | 第40-44页 |
| 一、写前指导,抓住读写时机 | 第40-41页 |
| 二、写时造势,激发表达欲望 | 第41-42页 |
| 三、写后交流,升华情感体验 | 第42-44页 |
| 第四节 王崧舟写作任务设计理念溯源 | 第44-46页 |
| 一、诗意语文重视言意兼得 | 第44-45页 |
| 二、文本细读法强调言语训练 | 第45页 |
| 三、语用观的三个层次指向读写结合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王崧舟写作任务设计的评鉴与建议 | 第46-55页 |
| 第一节 王崧舟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的评鉴 | 第46-49页 |
| 一、目标:唤醒情感体验以写促读 | 第46页 |
| 二、内容:我手写我心,量少而精 | 第46-47页 |
| 三、形式:重视写作情境设计 | 第47-48页 |
| 四、过程:关注写作全过程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对于王崧舟阅读教学中写作任务设计的建议 | 第49-55页 |
| 一、应从浅层次的情感体验到更深层次的思辨读写 | 第49-50页 |
| 二、应立足学段设计面向不同能力层级的写作任务 | 第50-52页 |
| 三、应针对不同课型设计写作任务 | 第52-53页 |
| 四、应从关注教师个人才华施展到学生自主感悟书写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