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 | 第10-11页 |
·公路网络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区的规划的要求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腹地相关的理论及探讨 | 第15-23页 |
·腹地的概念及其发展 | 第15-20页 |
·腹地概念的起源 | 第15页 |
·对腹地认识的发展 | 第15-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腹地概念的内涵 | 第20-23页 |
·经济腹地的含义 | 第20-21页 |
·相关腹地的理解及对比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城市腹地的理论框架 | 第23-32页 |
·城市腹地的形成条件及其属性 | 第23-25页 |
·城市腹地的形成条件 | 第23-25页 |
·城市腹地的属性 | 第25页 |
·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关系 | 第25-26页 |
·城市经济腹地的划分 | 第26-29页 |
·经济腹地类型的划分 | 第26-27页 |
·区域经济联系条件下城市区域层次性空间构成 | 第27-29页 |
·影响腹地范围因素 | 第29-32页 |
·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经济实力) | 第29-30页 |
·中心城市所处区域的城市密度 | 第30页 |
·行政划分 | 第30页 |
·公路交通网络对城市腹地的意义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城市经济腹地范围的界定方法 | 第32-36页 |
·腹地范围界定的方法 | 第32-33页 |
·经验法 | 第32页 |
·数理法 | 第32-33页 |
·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经济腹地空间范围界定研究的评述 | 第33-34页 |
·经济腹地空间范围的界定——“腹地纵横分析法” | 第34-36页 |
·经济腹地空间界定相关问题的陈述 | 第34页 |
·简述“腹地纵横分析法” | 第34-36页 |
第五章 长沙城市腹地范围的界定 | 第36-54页 |
·指标的确定 | 第36-38页 |
·区外样本城市的选择 | 第36-37页 |
·长沙中心城市等级的确定 | 第37-38页 |
·区内样本城市的确定 | 第38页 |
·城市经济中心性的确定 | 第38-39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9-48页 |
·主要成分分析法的概念、原理及作用 | 第39-40页 |
·主要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40-41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1-48页 |
·断裂点计算 | 第48页 |
·城市腹地区域范围的界定 | 第48-50页 |
·长沙为例进行区域中心城市腹地空间范围的界定 | 第50-54页 |
第六章 基于腹地范围界定后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 | 第54-60页 |
·区域物流中心的定义及选址条件的确定 | 第54页 |
·基于节点重要度和层次聚类分析选址方法 | 第54-56页 |
·节点重要度 | 第54-55页 |
·节点系统聚类分析 | 第55-56页 |
·实例:区域物流中心等级体系的确定 | 第56-60页 |
·交通区位概述 | 第56页 |
·交通节点重要度分析 | 第56-57页 |
·区域物流中心的规模等级体系 | 第57-60页 |
第七章 小结 | 第60-62页 |
·基本理论 | 第60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0-61页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附录 B | 第67-74页 |
附录 C | 第74-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