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我国铁路钢桁梁桥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 桥梁结构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国外桥梁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2 国内桥梁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桥梁结构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 第18-26页 |
2.1 桥梁安全性能评估概念 | 第18页 |
2.2 既有桥梁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 第18-24页 |
2.2.1 基于实桥调查的经验方法 | 第19页 |
2.2.2 基于设计规范的评定方法 | 第19-20页 |
2.2.3 荷载试验法 | 第20-21页 |
2.2.4 常规综合评估方法 | 第21页 |
2.2.5 专家系统评估方法 | 第21页 |
2.2.6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评估方法 | 第21-22页 |
2.2.7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 第22-23页 |
2.2.8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法的评估方法 | 第23页 |
2.2.9 桥梁安全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桥梁安全性能评估方法 | 第26-40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结构可靠性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 第26-31页 |
3.2.1 结构可靠性基本概念及原理 | 第26-28页 |
3.2.2 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 | 第28-31页 |
3.3 桥梁结构时变可靠度的基本概念 | 第31-32页 |
3.4 在役钢桁梁桥结构随机时变抗力的概率模型 | 第32-35页 |
3.4.1 评估时刻结构抗力的分析 | 第32-33页 |
3.4.2 结构随机时变抗力分析 | 第33-35页 |
3.5 在役钢桁梁桥结构荷载分析 | 第35-36页 |
3.5.1 在役钢桁梁桥的荷载特点 | 第35页 |
3.5.2 在役钢桁梁桥恒荷载分析 | 第35-36页 |
3.5.3 在役钢桁梁桥列车荷载分析 | 第36页 |
3.6 桥梁体系可靠度分析 | 第36-38页 |
3.6.1 构件失效模式 | 第36页 |
3.6.2 结构基本体系 | 第36-38页 |
3.7 目标可靠指标 | 第38-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车-桥耦合振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 第40-63页 |
4.1 车-桥耦合模型 | 第41-44页 |
4.1.1 车辆模型 | 第41-42页 |
4.1.2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42-44页 |
4.2 桥梁结构分析模型 | 第44-46页 |
4.3 轮轨相互作用 | 第46-47页 |
4.4 轨道不平顺 | 第47-50页 |
4.4.1 轨道不平顺描述 | 第47-48页 |
4.4.2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 | 第48-50页 |
4.5 桥梁模型及车-桥耦合实现 | 第50-62页 |
4.5.1 桥梁有限元模型 | 第50-57页 |
4.5.2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 第57-58页 |
4.5.3 列车行驶速度对桥梁竖向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58-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在役钢桥承载力可靠度评估 | 第63-77页 |
5.1 湘潭湘江特大桥概况 | 第63-65页 |
5.2 结构构件抗力参数 | 第65-66页 |
5.3 恒载参数 | 第66-67页 |
5.4 活载参数 | 第67-69页 |
5.5 钢桁梁桥承载力可靠度分析 | 第69-71页 |
5.6 钢桁梁桥时变可靠性分析 | 第71-7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