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磺酰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 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常见生物活性 | 第10-14页 |
1.2.1 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 第10-11页 |
1.2.2 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抗糖尿病活性 | 第11-13页 |
1.2.3 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 第13-14页 |
1.3 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14-17页 |
1.4 磺酰胺和亚砜亚胺芳基化合物的合成 | 第17-23页 |
1.4.1 磺酰胺芳基化合物的合成 | 第17-21页 |
1.4.2 亚砜亚胺芳基化合物的合成 | 第21-23页 |
1.5 亚磺酸钠参与的脱SO_2偶联反应 | 第23-26页 |
1.5.1 亚磺酸钠脱SO_2构筑C(sp~2)-C(sp)键 | 第23-24页 |
1.5.2 亚磺酸钠脱SO_2构筑C(sp~2)-C(sp~2)键 | 第24页 |
1.5.3 亚磺酸钠脱SO_2构筑C(sp~2)-C(sp~3)键 | 第24-25页 |
1.5.4 亚磺酸钠脱SO_2构筑C(sp~2)-杂原子键 | 第25页 |
1.5.5 亚磺酸钠脱SO_2构筑其它化学键 | 第25-26页 |
1.6 本课题组相关研究工作 | 第26-27页 |
1.6.1 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α-羰基酰基化 | 第26页 |
1.6.2 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N-H芳酰化 | 第26-27页 |
1.7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芳基化 | 第28-46页 |
2.1 合成芳基磺酰胺衍生物最优条件的探索 | 第28-31页 |
2.1.1 铜盐类型的考察 | 第28页 |
2.1.2 氯化铜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1.3 碱类型的考察 | 第29-30页 |
2.1.4 反应溶剂的考察 | 第30-31页 |
2.2 底物范围的考察 | 第31-33页 |
2.3 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2.3.1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2.3.2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34-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芳基化 | 第46-63页 |
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6-50页 |
3.1.1 催化剂类型的考察 | 第46-47页 |
3.1.2 醋酸铜用量的影响 | 第47页 |
3.1.3 反应溶剂的考察 | 第47-48页 |
3.1.4 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48-49页 |
3.1.5 碱类型的考察 | 第49-50页 |
3.2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 | 第50-52页 |
3.3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2-53页 |
3.4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3.5 实验部分 | 第53-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B 化合物一览表 | 第73-76页 |
附录C 化合物谱图 | 第76-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