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3.1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2 物联网平台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3 企业生态位评价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2.1 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 | 第15-16页 |
2.2 物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 | 第16-17页 |
2.2.1 物联网平台运作模式 | 第16页 |
2.2.2 物联网平台企业盈利模式 | 第16-17页 |
2.3 生态位理论 | 第17-22页 |
2.3.1 企业生态位 | 第17-19页 |
2.3.2 生态位相关因素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生态位视角下物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分析 | 第22-30页 |
3.1 物联网平台的生态位 | 第22-23页 |
3.1.1 物联网平台的生态位特征 | 第22-23页 |
3.2 物联网平台商业模式评价 | 第23-30页 |
3.2.1 评价指标 | 第23-26页 |
3.2.2 评价方法 | 第26-30页 |
第四章 物联网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案例分析 | 第30-50页 |
4.1 公司概况 | 第30-33页 |
4.1.1 公司简介 | 第30页 |
4.1.2 行业背景 | 第30-31页 |
4.1.3 华为物联网平台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4.2 数据与权重的确定 | 第33-39页 |
4.2.1 数据的收集 | 第33-34页 |
4.2.2 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5页 |
4.2.3 二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6页 |
4.2.4 三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37页 |
4.2.5 确定层次权重总排序 | 第37-39页 |
4.3 华为物联网平台模糊综合评价 | 第39-44页 |
4.3.1 确定评价对象集 | 第39页 |
4.3.2 构造评价因子集 | 第39页 |
4.3.4 获取对案例企业的评价数据 | 第39-40页 |
4.3.5 二级指标的评价向量的计算 | 第40-42页 |
4.3.6 一级指标的评价向量的计算 | 第42-44页 |
4.3.7 目标层物联网平台商业模式评价向量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 第44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4.4.1 整体分析 | 第44-46页 |
4.4.2 生态位需求因子评价 | 第46-47页 |
4.4.3 生态位资源因子评价 | 第47-48页 |
4.4.4 技术文化因子评价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58页 |
5.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0-52页 |
5.2 发展建议 | 第52-56页 |
5.2.1 合理设置目标 | 第52-53页 |
5.2.2 整合资源配置 | 第53-55页 |
5.2.3 培育自身特质 | 第55-56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5.4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A 物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评价征求意见表 | 第62-64页 |
附录B 物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评价指标权重征求意见表 | 第64-67页 |
1. 标定值取值说明 | 第64页 |
2. 一级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第64页 |
3. 二级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第64-65页 |
4. 三级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第65-67页 |
附录C 物联网平台商业模式评价三级指标权重向量计算详表 | 第67-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