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 第11-2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新课标对评价提出高要求 | 第11页 |
二、重要概念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第11-12页 |
三、中学生物纸笔测验评价方式的不足 | 第12-13页 |
四、表现性评价的兴起 | 第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表现性评价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核心概念(重要概念)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一)表现性评价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二)核心概念(重要概念)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一、拓展重要概念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 第20-21页 |
二、有助于破解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难题 | 第21页 |
第四节 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二、实验研究法 | 第22页 |
三、观察法 | 第22页 |
四、调查法 | 第22-23页 |
五、统计分析法 | 第23页 |
第六节 研究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4-28页 |
一、表现性评价 | 第24-25页 |
二、评价量规 | 第25-27页 |
三、重要概念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5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8-31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 第28-29页 |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表现性评价的启示 | 第29-31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第31-32页 |
(一)多元智能理论基本观点 | 第31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表现性评价的启示 | 第31-32页 |
三、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第32-35页 |
(一)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32-33页 |
(二)情境认知理论对表现性评价的启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表现性评价量规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中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 第35-67页 |
第一节 高中生物重要概念表现性评价量规表设计流程 | 第35-47页 |
一、确定表现性评价的目标 | 第35-36页 |
二、创设表现性评价任务 | 第36-38页 |
三、确定评价标准 | 第38-40页 |
四、制定评分规则 | 第40-43页 |
五、选择表现性评价工具 | 第43-47页 |
第二节 高中生物重要概念表现性评价案例 | 第47-62页 |
一、案例一:《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手抄报 | 第47-51页 |
二、案例二:《中心法则》思维导图 | 第51-55页 |
三、案例三:《免疫调节》思维导图 | 第55-58页 |
四、案例四:《染色体变异》模型 | 第58-62页 |
第三节 关于应用表现性评价促进重要概念获得的调查问卷编制 | 第62-67页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62-63页 |
二、调查问卷的试测及分析 | 第63-65页 |
三、调查问卷的再编制 | 第65-67页 |
第四章 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实验 | 第67-72页 |
第一节 实验目的 | 第67页 |
第二节 实验对象 | 第67页 |
第三节 实验假设 | 第67-68页 |
第四节 实验设计 | 第68页 |
一、实验流程 | 第68页 |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68页 |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68页 |
第五节 实验步骤 | 第68-72页 |
一、培训相应表现性评价任务 | 第68-69页 |
二、分组发放任务单及评价量规表 | 第69页 |
三、小组结合任务单、量规表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 | 第69页 |
四、作品评价 | 第69页 |
五、相应后测题测试 | 第69页 |
六、调查问卷测试 | 第69页 |
七、学生作品反馈评价 | 第69-70页 |
八、统计实验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72-93页 |
第一节 学生实验作品结果及分析 | 第72-77页 |
一、《T_2噬菌体侵染大分析肠杆菌的实验》手抄报学生作品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二、《中心法则》思维导图学生作品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三、《免疫调节》思维导图学生作品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四、《染色体变异》模型学生作品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第二节 实验数据分析 | 第77-93页 |
一、实验前后测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 第77-82页 |
二、四次评价量规表成绩分段统计分析 | 第82-84页 |
三、调查问卷数据及分析 | 第84-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93-9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93-95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95-96页 |
第三节 反思 | 第96-97页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 | 第102-141页 |
附录A 《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手抄报检核表 | 第102-103页 |
附录B 《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手抄报评价量规表 | 第103-105页 |
附录C 《中心法则》思维导图评分量规表 | 第105-107页 |
附录D 《中心法则》各级主题及关键词示例 | 第107-108页 |
附录E 《免疫调节》思维导图评价量规表 | 第108-110页 |
附录F 《免疫调节》各级主题及关键词示例 | 第110-111页 |
附录G 《染色体变异》模型评价量规表 | 第111-113页 |
附录H 关于促进“重要概念”的表现性评价的调查问卷(1) | 第113-115页 |
附录I 关于促进“重要概念”的表现性评价的调查问卷(2) | 第115-117页 |
附录J 评语标签 | 第117-118页 |
附录K 《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手抄报学生作品 | 第118-121页 |
附录L 《中心法则》思维导图学生作品 | 第121-124页 |
附录M 《免疫调节》思维导图学生作品 | 第124-127页 |
附录N 《染色体变异》模型学生作品 | 第127-129页 |
附录O 《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专项后测题 | 第129-131页 |
附录P 《中心法则》专项后测题 | 第131-133页 |
附录Q 期末测试题(实验对应测试题) | 第133-135页 |
附录R 期中测试《免疫调节》对应测试题 | 第135-136页 |
附录S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剪影 | 第136-138页 |
附录T 学生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第138-139页 |
附录X 学生制作染色体变异模型及教师点评剪影 | 第139-141页 |
发表论文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