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短缺困境研究--以河池瑶族聚居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一、研究的问题第8-18页
        (一)选题背景第8-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2-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页
    三、研究的思路与过程第18-22页
        (一)选择研究对象第18-19页
        (二)研究的现实及理论基础第19-20页
        (三)几点说明第20-22页
第二章 河池瑶族聚居区农村的学校环境第22-27页
    一、远离区域中心的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第23页
    二、自然景足人文境乏的社区环境第23-25页
    三、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第25-27页
        (一)没有围墙的农村教学点第25-26页
        (二)瑶族聚居区的完全小学第26-27页
第三章 历史性:过去与现实的碰撞第27-33页
    一、缺额的编制第27-29页
    二、骨感的现实第29-30页
    三、道德感的挫伤第30页
    四、无从谈起的教育质量第30-33页
第四章 境域性: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处境第33-40页
    一、至简的饮食起居第33-34页
    二、多重奏的教室第34-36页
    三、愿做永远的渡者第36-38页
    四、捉襟见肘的经济第38-40页
第五章 价值性:个体和社会的张力第40-46页
    一、想当真正的老师第40-42页
    二、职业成长的困惑第42-43页
    三、自信的孩子王第43-44页
        (一)积极的自我职业评价第43页
        (二)对子女满满的期望第43-44页
        (三)和谐的社会关系第44页
    四、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第44-46页
第六章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短缺困境探析第46-64页
    一、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短缺困境形成的原因第47-54页
        (一)山村教育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偏离第47-50页
        (二)从经济资本到文化资本贫乏的教育洼地第50-51页
        (三)面临自我提升与双向流动的艰难第51-54页
    二、改善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短缺困境的思考第54-64页
        (一)基于人生情境,给予师者尊严第54-57页
        (二)立足成长历史,鼓励本土执教第57-60页
        (三)提升生命价值,实现精神自治第60-64页
结语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附录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为例
下一篇:城郊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研究--以南昌市安义县2所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