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1.4.1 研究目的第20页
        1.4.2 研究意义第20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23页
        1.5.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湖北省茶叶资源及茶叶使用地理标志概况第23-27页
    2.1 湖北省茶产区资源概况第23-24页
    2.2 湖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概况第24-27页
第三章 生态环境对茶叶地理标志茶叶的主要影响第27-32页
    3.1 温度影响第27-29页
    3.2 土壤影响第29-30页
    3.3 坡度影响第30-31页
    3.4 水分影响第31-32页
第四章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环境分析第32-53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32-33页
    4.2 生态安全指标的选取原则第33-34页
    4.3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评价框架简介第34-36页
    4.4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6-42页
        4.4.1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第38页
        4.4.2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压力指标第38-39页
        4.4.3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环境状态指标第39-41页
        4.4.4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环境响应指标第41-42页
    4.5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评价第42-44页
    4.6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重要评价因子权重第44-47页
    4.7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第47-53页
第五章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优化对策第53-82页
    5.1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范围第53-58页
        5.1.1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大别山茶产区范围第54-55页
        5.1.2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幕阜山茶产区范围第55-56页
        5.1.3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秦巴山茶产区范围第56页
        5.1.4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武陵山及宜昌茶产区范围第56-58页
    5.2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第58-63页
        5.2.1 基本方法第58页
        5.2.2 IDW空间插值法第58-59页
        5.2.3 DEM与坡度分析第59-62页
        5.2.4 人口密度分析第62-63页
    5.3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限制性因子和指标选取第63-79页
        5.3.1 综合评价法第64-65页
        5.3.2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评价分析第65-71页
        5.3.3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第71-79页
    5.4 湖北省地理标志茶产区生态安全对策第79-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第82-84页
    6.1 论文结论第82页
    6.2 论文不足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20世纪80-90年代域外汉语诗歌的空间书写研究--以北岛、多多、张枣、宋琳等诗人为中心
下一篇:Last Train to Memphis-the Rise of Elvis Presley汉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