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6页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的目的第9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第14-16页
        (一)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二)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信息伦理教育:概念与理论第16-24页
    一、信息伦理与信息伦理教育第16-18页
        (一)信息伦理第16-17页
        (二)信息伦理教育第17-18页
    二、信息伦理教育的兴起背景与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信息伦理教育的兴起背景第18-19页
        (二)信息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三、信息伦理教育的特征、功能与价值第20-23页
        (一)信息伦理教育的特征第20-21页
        (二)信息伦理教育的功能第21-22页
        (三)信息伦理教育的价值第22-23页
    四、大学生信息伦理的内涵与特征第23-24页
        (一)大学生信息伦理的内涵第23页
        (二)大学生信息伦理的特征第23-24页
第二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现状第24-36页
    一、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第24-27页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第24页
        (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内容第24-25页
        (三)建立和谐文明的信息社会第25-26页
        (四)信息伦理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第26-27页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第27-30页
        (一)价值观念扭曲第27-28页
        (二)道德观念淡化第28页
        (三)人际关系疏离第28页
        (四)法律意识淡薄第28-30页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现状第30-36页
        (一)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30-31页
        (二)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目标不明确第31-32页
        (三)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模式不科学第32-33页
        (四)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内容不全面第33-34页
        (五)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实施不到位第34-35页
        (六)高校教师信息伦理素质欠缺第35-36页
第三章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对策研究第36-49页
    一、重视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意识第36页
        (一)把信息伦理教育作为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第36页
        (二)将信息伦理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之内第36页
    二、明确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目标,制定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标准第36-37页
        (一)明确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目标第36-37页
        (二)制定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标准第37页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支持模式第37-39页
        (一)学校突出使命:加强信息伦理教育第37-38页
        (二)社会强化职责:完善网络行为控制与管理第38-39页
        (三)家庭承当重担:强化教育引导第39页
    四、完善构建系统化、基础化的信息伦理教育内容第39-42页
        (一)加强信息伦理理论研究,提高信息伦理教育水平第39-40页
        (二)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第40页
        (三)开发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实施课程渗透教育第40-41页
        (四)普及信息法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第41-42页
        (五)引入现代媒介教育,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第42页
    五、采取多元化信息伦理教育推动策略第42-48页
        (一)加强领导,建立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第42-43页
        (二)重视信息伦理课程建设,形成信息应用伦理学科体系第43-44页
        (三)建立有影响、有特色的红色德育网站,开辟伦理教育主阵地第44页
        (四)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提升大学生信息伦理认知能力第44-45页
        (五)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服务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第45-46页
        (六)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营造校园信息伦理文化氛围第46-47页
        (七)充分发掘运用网络微教育模式,拓展大学生信息伦理空间第47-48页
    六、提高教师的信息伦理素养第48-49页
        (一)教师队伍是开展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要保障第48页
        (二)多措并举提高教师队伍信息伦理素养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子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消费主义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