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阳明心学的要义 | 第17-24页 |
第一节 阳明心学的诞生与发展概述 | 第17-19页 |
一、阳明心学的形成背景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二、阳明心学形成发展的脉络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阳明心学的内容要义 | 第19-24页 |
一、本体论:心即理 | 第19-20页 |
二、目的论:复其心体 | 第20-21页 |
三、工夫论:致良知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目标之思:成己成圣 | 第24-32页 |
第一节 阳明心学的德性修养目标 | 第24-26页 |
一、克己成己,把握自我 | 第24-25页 |
二、成圣外王,实现价值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成己成圣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启示 | 第26-32页 |
一、“学贵立志”: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之义 | 第26-28页 |
二、“纯乎天理方是圣”:内圣外王与大学生成长目标的趋同 | 第28-29页 |
三、“随人分限所及”:大学生道德目标的层次性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路径之思:日用即道 | 第32-42页 |
第一节 阳明心学的实现路径 | 第32-34页 |
一、事上磨炼 | 第32-33页 |
二、缘机体认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日用即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启示 | 第34-42页 |
一、“知行合一”:让思想政治教育返归生活实践 | 第34-37页 |
二、“我的灵明”:提升大学生主体性是不二法门 | 第37-38页 |
三、“致良知”:主体性昂扬的自我修养法 | 第38-42页 |
第四章 境界之思:一体万化 | 第42-50页 |
第一节 阳明心学中的人生境界和生命境界 | 第42-44页 |
一、光明洒落的人生境界 | 第42-44页 |
二、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 | 第44页 |
第二节 一体万化对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启示 | 第44-50页 |
一、“定盘针”: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处世之道 | 第44-45页 |
二、“万物一体”:拓展深化大学生生命教育 | 第45-46页 |
三、“一体之仁”:探索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