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高级技能人才的概述第11-20页
    1.1 高级技能人才的概念第11-13页
        1.1.1 高级技能人才概念的定义第11页
        1.1.2 高级技能人才概念的历史演变第11-12页
        1.1.3 高级技能人才概念的的界定第12-13页
    1.2 高级技能人才的特征第13-15页
        1.2.1 具有高超的生产技艺、技巧第13页
        1.2.2 掌握高、精、尖的操作技术第13-14页
        1.2.3 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大第14页
        1.2.4 具有出众的创造能力第14页
        1.2.5 具有宽阔的适应能力第14-15页
    1.3 高级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第15-17页
        1.3.1 高级技能人才的地位第15页
        1.3.2 高级技能人才的作用第15-17页
    1.4 研究高级技能人才的意义第17-20页
        1.4.1 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7-18页
        1.4.2 促进劳动者就业选择的需要第18-19页
        1.4.3 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需要第19-20页
第二章 高级技能人才的素质构成第20-27页
    2.1 高级技能人才素质的含义第20页
        2.1.1 素质的概念第20页
        2.1.2 高级技能人才素质的构成第20页
    2.2 高级技能人才的知识素质第20-22页
        2.2.1 知识的概念第20-21页
        2.2.2 高级技能人才知识素质的内容第21页
        2.2.3 提高知识素质的主要途径第21-22页
    2.3 高级技能人才的技能素质第22-23页
        2.3.1 动作技能的素质第22页
        2.3.2 感觉技能的素质第22页
        2.3.3 心智技能的素质第22-23页
        2.3.4 “一专多能”的素质第23页
    2.4 高级技能人才的身心素质第23-25页
        2.4.1 高级技能人才的身体素质第23页
        2.4.2 高级技能人才的心理素质第23-25页
    2.5 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第25-27页
        2.5.1 职业道德的涵义第25页
        2.5.2 职业道德认识第25页
        2.5.3 职业道德意志第25-26页
        2.5.4 职业道德情操第26-27页
第三章 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与分析第27-36页
    3.1 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第27-32页
        3.1.1 高级技能人才的历史发展过程第27-28页
        3.1.2 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实第28-32页
        3.1.3 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第32页
    3.2 高级技能人才短缺成因分析第32-36页
        3.2.1 传统文化及社会风气的影响第32-33页
        3.2.2 政策上不公平合理第33页
        3.2.3 办学理念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第33-34页
        3.2.4 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投入不高第34页
        3.2.5 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不足第34-36页
第四章 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第36-45页
    4.1 学校教育培养渠道第36-38页
        4.1.1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第36-37页
        4.1.2 高职教育可培养“一高多能”、“一专多证”人才第37页
        4.1.3 中职教育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第37-38页
    4.2 岗位成才培养渠道第38-39页
        4.2.1 自学成才第38页
        4.2.2 名师带徒第38页
        4.2.3 建立激励机制第38-39页
    4.3 企业培训培养渠道第39-41页
        4.3.1 企业是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第39页
        4.3.2 企业具有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的优势第39页
        4.3.3 大企业具有建立培训机构的能力第39-40页
        4.3.4 企业运用管理机制激励成才第40-41页
    4.4 产教结合培养渠道第41-42页
        4.4.1 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培养人才第41页
        4.4.2 校企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模式第41-42页
    4.5 国际合作培养渠道第42-45页
        4.5.1 国际合作双元制形式第42页
        4.5.2 德国技术员培训形式第42-43页
        4.5.3 短期培训形式第43页
        4.5.4 国外合作培训形式第43-45页
第五章 四国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特点第45-54页
    5.1 德国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第45-46页
        5.1.1 “双元制”--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第45-46页
        5.1.2 师傅学校--晋级升职的教育第46页
        5.1.3 高等专科学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第46页
        5.1.4 职业学院--校企联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第46页
    5.2 美国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概况第46-48页
        5.2.1 社区学院介绍第47页
        5.2.2 美国其它几种高职教育形式第47-48页
    5.3 日本的职业教育及高等专门学校第48-50页
        5.3.1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第48-49页
        5.3.2 日本的高等专门学校第49-50页
    5.4 韩国的职业教育形式第50-51页
        5.4.1 专科教育--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第50-51页
        5.4.2 技能竞赛--高级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第51页
    5.5 四国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经验第51-54页
        5.5.1 完善的高级技能人才法律保障机制第52页
        5.5.2 高度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第52页
        5.5.3 职业教育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第52页
        5.5.4 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与技能竞赛制度第52-53页
        5.5.5 注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第53页
        5.5.6 职业技术教育投资形成良性循环第53-54页
第六章 解决高级技能人才“断层”的对策建议第54-63页
    6.1 创造高级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第54-56页
        6.1.1 更新人才观念,树立终身教育思想第54-55页
        6.1.2 树立职教和普教同等重要的观念第55-56页
        6.1.3 建立高级技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第56页
    6.2 建立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激励机制第56-58页
        6.2.1 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第56-57页
        6.2.2 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待遇第57页
        6.2.3 加大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投入第57页
        6.2.4 调整高级技能人才退休政策第57-58页
    6.3 为高级技能人才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源第58-59页
        6.3.1 目前中级技能人才现状第58页
        6.3.2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第58-59页
    6.4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第59-60页
        6.4.1 坚持调整发展并重的方针第59页
        6.4.2 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培养模式第59-60页
        6.4.3 建立高级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第60页
    6.5 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第60-63页
        6.5.1 职业资格认证和就业准入制度的意义第60-62页
        6.5.2 关于改进我国的资格认证制度的若干建议第62-63页
结束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象征与建筑创作
下一篇: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建设管理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