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取力器结构优化及其动态特性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3页 |
1.2.1 轻量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齿轮系统动态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取力器三维建模与模态分析 | 第16-25页 |
2.1 取力器三维建模 | 第16-18页 |
2.1.1 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2.1.2 模型的简化 | 第17页 |
2.1.3 零部件材料属性 | 第17-18页 |
2.2 取力器模态分析 | 第18-24页 |
2.2.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2.2.2 网格划分及质量检查 | 第19-21页 |
2.2.3 有限元方法基本步骤 | 第21页 |
2.2.4 有限元模态计算 | 第21-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取力器关键零部件刚强度分析 | 第25-40页 |
3.1 箱体刚强度分析 | 第25-34页 |
3.1.1 箱体静力学结构刚强度分析 | 第25-29页 |
3.1.2 箱体动力学结构刚强度分析 | 第29-34页 |
3.2 轴强度分析与校核 | 第34-38页 |
3.2.1 轴理论结构强度分析 | 第35-37页 |
3.2.2 轴动力学结构强度分析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取力器啮合齿轮动态特性分析 | 第40-50页 |
4.1 啮合齿轮动力学分析 | 第40-45页 |
4.1.1 啮合齿轮应力分析 | 第40-43页 |
4.1.2 齿宽方向轮齿应力分析 | 第43-44页 |
4.1.3 作用时间与最大应力之间的关系 | 第44页 |
4.1.4 摩擦因子与最大应力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4.2 啮合齿轮动态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4.2.1 啮合齿轮副固有特性分析 | 第45-46页 |
4.2.2 啮合齿轮动态响应分析 | 第46-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取力器结构优化及强度验证 | 第50-59页 |
5.1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 第50-52页 |
5.1.1 结构优化基础 | 第50-51页 |
5.1.2 结构改进优化 | 第51-52页 |
5.2 改进后箱体分析结果 | 第52-58页 |
5.2.1 改进后箱体静力学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5.2.2 改进后箱体动力学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5.2.3 改进后箱体模态分析结果 | 第55-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