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减速器及变速器论文

机器人用RV减速器动力学性能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2页
   ·RV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点第12-13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曲柄轴及行星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第15-35页
   ·有限元简介第15-18页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第15页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及分析步骤第15-17页
     ·模态分析的概念及一般步骤第17-18页
   ·模态分析准备工作第18-20页
     ·曲柄轴及行星架模型的建立第18-19页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19-20页
     ·网格的划分第20页
   ·曲柄轴的模态分析第20-31页
     ·曲柄轴自由边界支撑下的模态分析第20-23页
     ·曲柄轴实际边界支撑下的模态分析第23-25页
     ·避免共振的优化方案第25-29页
     ·优化后的曲柄轴强度有限元分析第29-30页
     ·结论第30-31页
   ·行星架的模态分析第31-34页
     ·行星架自由边界支撑下的模态分析第31-32页
     ·行星架实际边界支撑下的模态分析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基于Pro/E的RV减速器三维造型及模型的导入第35-46页
   ·模型的建立第35-37页
     ·采用Pro/E建模的优越性第35页
     ·Pro/E模型的建立第35-37页
   ·模型的干涉检查第37-38页
   ·Pro/E导入Adams的方法第38-39页
     ·通过中性格式的文件传递数据第38-39页
     ·通过专用接口Mechanism/Pro传递数据第39页
   ·Pro/E与Adams接口模块mech/pro第39-42页
     ·mech/pro模块简介第39-41页
     ·mech/pro应用的注意事项第41-42页
   ·利用Pro/E和接口mech/pro完成模型导入第42-45页
     ·建立刚体第42-43页
     ·建立约束第43-44页
     ·模型导出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Adams的动力学性能分析第46-75页
   ·Adams软件简介第46-47页
   ·初始条件设置第47-53页
     ·设置Adams工作环境第47-48页
     ·Adams中接触力的施加第48-52页
     ·虚拟样机相关参数的设置第52-53页
     ·确定仿真分析要求获得的输出第53页
   ·模型正确性自检第53-55页
   ·理论计算第55-56页
   ·空载及满载时转速仿真结果分析第56-59页
   ·碰撞接触验证第59页
   ·角加速度仿真结果分析第59-63页
   ·摆线轮与针齿间的接触力仿真分析第63-72页
     ·摆线轮与针齿接触力仿真第63-68页
     ·摆线轮与针齿啮合情况理论与仿真对比第68-72页
   ·摆线轮与行星架的接触力仿真分析第72页
   ·影响整机振动的因素第72-74页
     ·阻尼及负载转矩对振动的影响第73页
     ·接触刚度对振动的影响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yperWorks的轨道车辆零部件拓扑优化设计
下一篇: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