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0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 第一节 话语标记语的回顾与前瞻 | 第10-13页 |
| 一、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 第10页 |
| 二、国外话语标记语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三、国内话语标记语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话语标记语“So” | 第13页 |
| 第三节 国内外话语标记语翻译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一、功能理论与翻译 | 第14页 |
|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 第14页 |
|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 第14-15页 |
| 四、顺应理论与翻译 | 第15页 |
| 第四节 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 第一节 关联理论 | 第16-19页 |
| 一、理论起源 | 第16-17页 |
| 二、关联理论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基于关联理论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 第19-22页 |
| 第四章 THE KITE RUNNER中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 | 第22-32页 |
| 第一节 THE KITE RUNNER概述 | 第22页 |
| 第二节 THE KITE RUNNER中“So”的语境暗示功能 | 第22-29页 |
| 一、起始标记 | 第22-23页 |
| 二、接续标记 | 第23-24页 |
| 三、转换标记 | 第24-25页 |
| 四、结论标记 | 第25-26页 |
| 五、推断标记 | 第26-27页 |
| 六、说话人意图标记 | 第27页 |
| 七、听话人注意标记 | 第27-28页 |
| 八、说话人妥协标记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THE KITE RUNNER中“So”的情感功能 | 第29-32页 |
| 一、不满情绪标记 | 第29页 |
| 二、讽刺情绪标记 | 第29-30页 |
| 三、激动情绪标记 | 第30页 |
| 四、愤怒情绪标记 | 第30-31页 |
| 五、不耐烦情绪标记 | 第31页 |
| 六、沮丧情绪标记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从语用角度分析《追风筝的人》中“SO”的翻译策略 | 第32-42页 |
| 第一节 理论翻译观 | 第32页 |
| 第二节 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 第32-33页 |
| 第三节 《追风筝的人》中“So”的翻译策略 | 第33-39页 |
| 一、“So”译为“所以” | 第34-35页 |
| 二、“So”译为“那么、这么说” | 第35-37页 |
| 三、“So”译为“以便” | 第37页 |
| 四、不对“So”进行翻译 | 第37-39页 |
| 五、根据语境自由选择“So”的译文 | 第39页 |
| 第四节 小结 | 第39-4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4页 |
|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 第42页 |
| 第二节 主要不足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