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

网络中的政治娱乐化现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5页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9页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第8-9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9页
    二、研究综述第9-13页
        (一)关于政治娱乐化第10-11页
        (二)关于网络恶搞第11-12页
        (三)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研究思路第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述评第15-24页
    一、概念界定第15-16页
    二、相关理论述评第16-24页
        (一)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第16-18页
        (二)政治参与理论第18-20页
        (三)大众文化理论第20-22页
        (四)后现代解构理论第22-24页
第二章 网络中的政治娱乐化现象扫描第24-38页
    一、政治娱乐化的主要对象第24-28页
        (一)政治人物第24-25页
        (二)政治体制第25-26页
        (三)政治行为第26-28页
    二、政治娱乐化的基本特点第28-31页
        (一)情绪性第28页
        (二)政治性第28-29页
        (三)娱乐性第29-30页
        (四)批判性第30-31页
        (五)草根性第31页
    三、政治娱乐化的流行机制第31-38页
        (一)政治娱乐化的主体第32-33页
        (二)政治娱乐化的受众第33-34页
        (三)政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第34-36页
        (四)政治娱乐化的传播渠道第36-38页
第三章 网络中政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及其负面影响第38-46页
    一、网络中政治娱乐化现象的原因探究第38-43页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38-39页
        (二)现实中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第39-40页
        (三)消费社会的娱乐环境第40-42页
        (四)网络主体的非理性第42-43页
    二、网络中政治娱乐化现象的负面影响第43-46页
        (一)消解了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第43-44页
        (二)不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第44-46页
第四章 网络中政治娱乐化消极影响的对策分析第46-53页
    一、扩大政治参与,形成价值共识第46-47页
    二、提升政治素养,构建良性政治文化第47-49页
    三、提高引导能力,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第49-51页
    四、划定边界和底线,规范管理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理科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以H大学为例
下一篇:都市青年的身份焦虑与网络亚文化的抵抗逻辑--关于网络“小清新”亚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