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2.1.1 党风廉政建设 | 第16页 |
2.1.2 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 | 第16-18页 |
2.1.3 经济功能区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 第19-20页 |
2.2.2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第20-22页 |
第3章 经济功能区纪检监察机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现状——以广东省B区为例 | 第22-37页 |
3.1 广东省B区概况 | 第22-23页 |
3.1.1 B区基本情况 | 第22页 |
3.1.2 B区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情况 | 第22-23页 |
3.2 B区纪检监察机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现状 | 第23-28页 |
3.2.1 履行监督执纪问责情况 | 第23-25页 |
3.2.2 创新纪律审查做法 | 第25页 |
3.2.3 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两个责任” | 第25-26页 |
3.2.4 充分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加强预防腐败教育 | 第26-27页 |
3.2.5 强化源头治理,开展工程项目廉政风险同步预防 | 第27页 |
3.2.6 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 第27-28页 |
3.3 B区纪检监察机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3.1 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3.3.2 监督能力不足 | 第29页 |
3.3.3 监督同级难 | 第29-30页 |
3.3.4 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 | 第30-31页 |
3.3.5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3.4 B区纪检监察机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3.4.1 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意识不强 | 第32-33页 |
3.4.2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 第33-34页 |
3.4.3 基层工作环境的制约 | 第34-35页 |
3.4.4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不到位 | 第35-37页 |
第4章 加强经济功能区纪检监察机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对策建议 | 第37-46页 |
4.1 厘清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关系,巩固“三转”成果 | 第37-38页 |
4.1.1 厘清“两个责任”关系 | 第37页 |
4.1.2 突出主业,巩固“三转成果” | 第37-38页 |
4.2 完善经济功能区纪检监察机构设置 | 第38-39页 |
4.2.1 完善制度建设 | 第38页 |
4.2.2 完善机构职能建设 | 第38-39页 |
4.2.3 完善工作机制建设 | 第39页 |
4.3 强化经济功能区执纪审查高压态势 | 第39-40页 |
4.3.1 加强组织协调,明确惩治重点 | 第39-40页 |
4.3.2 加大审查力度,发挥合力监督 | 第40页 |
4.3.3 强化对纪检干部的监管 | 第40页 |
4.4 加强经济功能区教育、预防腐败职能建设 | 第40-42页 |
4.4.1 探索预防腐败特色机制 | 第40-41页 |
4.4.2 宣传教育要常态化 | 第41-42页 |
4.4.3 开展工程项目同步预防 | 第42页 |
4.5 构建经济功能区的执纪特色 | 第42-44页 |
4.5.1 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 第42-43页 |
4.5.2 充分发挥监督平台效用 | 第43页 |
4.5.3 完善干事创业机制 | 第43-44页 |
4.6 提升经济功能区纪检监察队伍履职能力 | 第44-46页 |
4.6.1 把好“准入关” | 第44页 |
4.6.2 加大培训力度 | 第44-45页 |
4.6.3 提升监督能力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B区纪律检查工作情况调查问卷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