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1.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2.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2.系统分析法 | 第17页 |
3.实证分析与价值分析法 | 第17页 |
(五)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1.拟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存在的不足 | 第18-19页 |
一、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9-33页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1.延安时期 | 第19页 |
2.党内政治生活 | 第19-22页 |
(二)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1.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局部执政的必然要求 | 第23-24页 |
2.复杂险恶的社会历史环境所迫 | 第24页 |
3.中国共产党自身性质所决定 | 第24-25页 |
(三)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可能性 | 第25-27页 |
1.外部条件:第三国际的指导 | 第25-26页 |
2.主体条件:中共对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 第26-27页 |
3.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局部执政环境 | 第27页 |
(四)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渊源 | 第27-30页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 | 第27-28页 |
2.列宁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 | 第28-29页 |
3.延安时期之前中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相关思想 | 第29-30页 |
(五)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过程 | 第30-33页 |
1.初步探索阶段(1935年..1941年) | 第30-31页 |
2.全面展开阶段(1941年..1945年) | 第31页 |
3.基本成熟阶段(1945年..1948年) | 第31-33页 |
二、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举措 | 第33-45页 |
(一)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强化党内教育 | 第33-35页 |
1.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 第33-34页 |
2.以整风运动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 | 第34页 |
3.把干部的学习教育放在第一位 | 第34-35页 |
(二)保障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束紧纪律的篱笆 | 第35-38页 |
1.首提“四个服从”为全党“立规矩” | 第35-36页 |
2.党内外纪律监督双管齐下,创立“三三制”原则 | 第36-37页 |
3.推动“厉行廉洁政治”制度化 | 第37-38页 |
(三)保持党内政治生活的纯净——首创三大优良作风 | 第38-40页 |
1.密切联系群众 | 第38-39页 |
2.理论联系实际 | 第39-40页 |
3.批评与自我批评 | 第40页 |
(四)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 | 第40-45页 |
1.将“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标准 | 第41-42页 |
2.通过整风运动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和作风上的问题 | 第42-43页 |
3.以培训、学习的方式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 | 第43-45页 |
三、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经验 | 第45-52页 |
(一)狠抓思想建设,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条件 | 第45-46页 |
(二)强化制度建设,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障 | 第46-47页 |
(三)夯实作风建设,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力量源泉 | 第47-48页 |
(四)加强组织建设,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 | 第48-49页 |
(五)坚持反腐倡廉,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 第49-52页 |
四、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 第52-62页 |
(一)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意义 | 第52-56页 |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 第52-53页 |
2.保障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先进性 | 第53-54页 |
3.培育了延安精神,创造了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 | 第54-55页 |
4.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 第55-56页 |
(二)延安时期中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当代价值 | 第56-62页 |
1.有助于打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 第56-57页 |
2.有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第57-58页 |
3.有助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第58-60页 |
4.有助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