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爬坡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2、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三)研究目的及创新 | 第16-17页 |
1、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一、道德爬坡论的提出 | 第17-22页 |
(一)道德与道德爬坡 | 第17页 |
(二)道德爬坡的依据 | 第17-19页 |
1、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2、现实依据 | 第18-19页 |
(三)道德爬坡的评价标准 | 第19-21页 |
1、道德评价标准的原则 | 第19-20页 |
2、道德评价标准的确立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二、道德爬坡的表现 | 第22-48页 |
(一)集体主义道德的爬坡 | 第22-26页 |
1、扭曲的集体主义道德 | 第22-24页 |
2、真实的集体主义道德 | 第24-25页 |
3、集体主义道德从扭曲到真实 | 第25-26页 |
(二)为人民服务道德的爬坡 | 第26-30页 |
1、作为政治原则的为人民服务 | 第27-28页 |
2、作为道德核心的为人民服务 | 第28-29页 |
3、为人民服务从政治原则到道德核心 | 第29-30页 |
(三)义利道德的爬坡 | 第30-35页 |
1、重义轻利道德的时代局限性 | 第31-32页 |
2、义利并重道德的与时俱进 | 第32-33页 |
3、从重义轻利到义利并重 | 第33-35页 |
(四)公平竞争道德的爬坡 | 第35-39页 |
1、平均主义缺乏现实基础 | 第35-36页 |
2、公平竞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 第36-38页 |
3、从平均主义到公平竞争 | 第38-39页 |
(五)自由平等道德的爬坡 | 第39-42页 |
1、虚假的自由平等 | 第39-40页 |
2、真实的自由平等 | 第40-41页 |
3、自由平等从虚到实 | 第41-42页 |
(六)诚实守信道德的爬坡 | 第42-46页 |
1、缺乏诚信破坏生产的发展 | 第43-44页 |
2、市场经济需要诚信道德 | 第44-45页 |
3、市场经济诚信道德的进步性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三、道德爬坡论的启示 | 第48-55页 |
(一)辩证的看待我国道德状况 | 第48-50页 |
1、道德滑坡论不能辩证的看待问题 | 第48-49页 |
2、应辩证的看待不道德现象 | 第49-50页 |
(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 | 第50-55页 |
1、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 第50-51页 |
2、完善道德制度 | 第51-52页 |
3、规范舆论监督 | 第52-53页 |
4、加强道德教育 | 第53页 |
5、推动道德实践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