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传统街区环境亟待更新且改造忽视老年人使用需求 | 第11-12页 |
1.1.2 西关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呈加速发展状态 | 第12-13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2.1 传统街区 | 第13页 |
1.2.2 西关地区 | 第13-14页 |
1.2.3 公共空间 | 第14页 |
1.2.4 适老化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4-27页 |
1.3.1 传统街区改造研究 | 第14-15页 |
1.3.2 传统街区公共空间 | 第15-16页 |
1.3.3 空间适老化研究 | 第16-26页 |
1.3.4 我国传统街区公共空间适老化问题 | 第26-27页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1.4.1 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 | 第27页 |
1.4.2 从传统街区的角度来看 | 第27页 |
1.4.3 从社会角度来看 | 第27-28页 |
1.4.4 从学界角度来看 | 第28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28-3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30-3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广州西关传统街区老年人特征及需求研究 | 第32-46页 |
2.1 西关地区概况 | 第32-33页 |
2.1.1 西关地区特征 | 第32页 |
2.1.2 西关地区发展 | 第32-33页 |
2.1.3 西关地区文化 | 第33页 |
2.2 西关地区老年人基本状况 | 第33-35页 |
2.2.1 年龄构成 | 第34页 |
2.2.2 健康状况 | 第34-35页 |
2.2.3 收入水平 | 第35页 |
2.3 西关地区老年人基本特征 | 第35-45页 |
2.3.1 西关地区老年人生理特征及需求 | 第35-37页 |
2.3.2 西关地区老年人心理特征及需求 | 第37-39页 |
2.3.3 西关地区老年人生活方式、行为特征及需求 | 第39-45页 |
2.3.4 西关地区老年人社会特征及需求 | 第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广州西关传统街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研究 | 第46-113页 |
3.1 西关传统街区公共空间分类 | 第46页 |
3.2 典型枝状巷道空间——以逢源社区为例 | 第46-76页 |
3.2.1 逢源社区概况 | 第46-47页 |
3.2.2 逢源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 | 第47-75页 |
3.2.3 小结 | 第75-76页 |
3.3 以河涌为中心的滨水空间——以荔枝湾涌为例 | 第76-94页 |
3.3.1 荔湾涌概况 | 第76-79页 |
3.3.2 荔湾涌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分析 | 第79-93页 |
3.3.3 小结 | 第93-94页 |
3.4 以历史建筑为中心的广场空间——以陈家祠广场为例 | 第94-108页 |
3.4.1 陈家祠广场概况 | 第94-95页 |
3.4.2 陈家祠广场发展过程 | 第95-96页 |
3.4.3 陈家祠广场特征 | 第96-97页 |
3.4.4 陈家祠广场适老化现状 | 第97-106页 |
3.4.5 小结 | 第106-108页 |
3.5 西关传统街区三类公共空间对比研究 | 第108-11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四章 广州西关传统街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 第113-135页 |
4.1 西关传统街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 第113-133页 |
4.1.1 增加适老性公共活动空间 | 第113-115页 |
4.1.2 创造便捷有活力的复合型空间 | 第115-116页 |
4.1.3 构建安全舒适的空间层次 | 第116-120页 |
4.1.4 完善连续无障碍步行体系 | 第120-124页 |
4.1.5 优化空间要素适老性 | 第124-133页 |
4.2 改造难点 | 第133-134页 |
4.3 小结 | 第134-135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135-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1页 |
附录:西关地区老年人基本情况及需求调查 | 第141-1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附件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