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广东典型欠发达小城镇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国家政策对小城镇的重视第13-14页
        1.1.2 小城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作用第14页
        1.1.3 广东小城镇发展现状引发的思考第14-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1 理论意义第16页
        1.2.2 实践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二章 小城镇相关理论研究第20-3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小城镇第20页
        2.1.2 欠发达小城镇第20-21页
    2.2 国外城镇化发展理论综述第21-23页
        2.2.1 田园城市理论第21页
        2.2.2 梯度推进理论第21-22页
        2.2.3 增长极理论第22页
        2.2.4 内生增长理论第22-23页
    2.3 国内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第23-31页
        2.3.1 小城镇研究起步阶段(1981-1991年)第25-26页
        2.3.2 小城镇研究发展阶段(1992-1997年)第26-28页
        2.3.3 小城镇研究繁荣阶段(1998-2001年)第28-29页
        2.3.4 小城镇研究跌宕阶段(2002年至今)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广东欠发达小城镇界定及概况第32-54页
    3.1 发达地区欠发达小城镇的普遍性第32-37页
        3.1.1 广东省区域发展差异第32-34页
        3.1.2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第34-35页
        3.1.3 浙江省区域发展差异第35-37页
    3.2 广东欠发达小城镇界定第37-38页
    3.3 广东欠发达小城镇概况第38-43页
        3.3.1 小城镇GDP推算第38-39页
        3.3.2 广东欠发达小城镇概况第39-43页
    3.4 广东欠发达小城镇研究对象第43-53页
        3.4.1 调查设计和研究对象选择第43-49页
        3.4.2 研究对象概况第49-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广东欠发达小城镇的特征第54-85页
    4.1 人口结构第54-60页
        4.1.1 年轻劳动力流失第55-56页
        4.1.2 城镇人口保留农村属性第56-57页
        4.1.3 受教育水平低,亦工亦农第57-60页
    4.2 居民生活第60-72页
        4.2.1 低收入、低消费、低需求第60-64页
        4.2.2 狭小生活圈和自建住房第64-67页
        4.2.3 城镇化吸引力不足第67-72页
    4.3 经济状况第72-77页
        4.3.1 经济规模小,产业水平低第72-74页
        4.3.2 成本、用工制约企业发展第74-77页
    4.4 用地空间第77-80页
        4.4.1 土地简单利用,功能混杂第77-78页
        4.4.2 沿道路开发,建设强度低第78-80页
    4.5 设施服务第80-84页
        4.5.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第80-81页
        4.5.2 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低第81-84页
    4.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广东欠发达小城镇的形成机制第85-101页
    5.1 内部条件第86-96页
        5.1.1 发展观念第86-88页
        5.1.2 资源禀赋第88-91页
        5.1.3 建成环境第91-96页
    5.2 外部环境第96-100页
        5.2.1 区位条件第96-98页
        5.2.2 政策制度第98-100页
    5.3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结语第101-107页
    6.1 研究结论第101-102页
    6.2 研究启示第102-105页
        6.2.1 新时期欠发达小城镇作用第102-103页
        6.2.2 欠发达小城镇发展对策第103-105页
    6.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05-107页
        6.3.1 研究的创新第105-106页
        6.3.2 研究的不足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2页
附录第112-138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附件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政府财政视角下规划实施的历史研究(1950-2010)
下一篇:广州西关传统街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