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 | 第15-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三权分置 | 第15页 |
2.1.2 农村土地产权抵押 | 第15-16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6-19页 |
2.2.1 产权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农地金融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地租理论 | 第18-19页 |
3 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发展现状 | 第19-25页 |
3.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发展状况 | 第19-22页 |
3.1.1 直接担保模式 | 第21页 |
3.1.2 间接担保模式 | 第21页 |
3.1.3 优缺点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3.2 国外农村土地抵押融资模式发展状况 | 第22-25页 |
3.2.1 德国农地抵押信用合作社模式 | 第22-23页 |
3.2.2 美国联邦土地银行模式 | 第23-24页 |
3.2.3 经验总结 | 第24-25页 |
4 案例研究:典型金融试点的融资模式分析 | 第25-37页 |
4.1 贵州湄潭县——早期“湄潭试验” | 第25-26页 |
4.1.1 湄潭县概况 | 第25页 |
4.1.2 湄潭试验运作流程及成效 | 第25-26页 |
4.1.3 模式特点 | 第26页 |
4.1.4 早期湄潭试验经验总结 | 第26页 |
4.2 宁夏平罗县——“平罗模式” | 第26-28页 |
4.2.1 平罗县概况 | 第26-27页 |
4.2.2 运作流程 | 第27页 |
4.2.3 运行成效 | 第27-28页 |
4.2.4 模式特点 | 第28页 |
4.3 宁夏同心县——“同心模式” | 第28-31页 |
4.3.1 同心县概况 | 第28页 |
4.3.2 运作流程 | 第28-30页 |
4.3.3 运行成效 | 第30页 |
4.3.4 模式特点 | 第30-31页 |
4.4 辽宁法库县——“法库模式” | 第31-33页 |
4.4.1 法库县概况 | 第31页 |
4.4.2 运作流程 | 第31-32页 |
4.4.3 运行成效 | 第32页 |
4.4.4 模式特点 | 第32-33页 |
4.5 模式比较分析 | 第33-37页 |
4.5.1 制度变迁模式 | 第34页 |
4.5.2 抵押方式 | 第34-35页 |
4.5.3 融资对象与贷款额度 | 第35页 |
4.5.4 风险防范机制 | 第35-37页 |
5 我国农村土地抵押融资模式优化建议 | 第37-42页 |
5.1 农地抵押融资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优化 | 第37-39页 |
5.1.1 完善农地抵押融资的相关法律及制度 | 第37页 |
5.1.2 全面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 第37-38页 |
5.1.3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 第38-39页 |
5.1.4 赋予抵押人优先回租权 | 第39页 |
5.2 农地抵押融资模式构建方面的优化 | 第39-42页 |
5.2.1 构建农业蔬菜大棚抵押融资模式 | 第39-40页 |
5.2.2 构建“农户+金融机构+担保+土流网”新模式 | 第40-41页 |
5.2.3 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与农业产业链融合 | 第41-42页 |
6 展望与不足 | 第42-43页 |
6.1 展望 | 第42页 |
6.2 不足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