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1.2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4 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2.1 预防性储蓄理论产生背景 | 第13-14页 |
| 2.2 预防性储蓄理论发展过程 | 第14-15页 |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2.3.3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 第3章 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 | 第19-32页 |
| 3.1 不确定性情况下的最优配置问题 | 第19-20页 |
| 3.2 不确定性对消费储蓄决策的影响 | 第20-22页 |
| 3.3 单风险预防性储蓄模型 | 第22-23页 |
| 3.4 多维风险预防性储蓄模型 | 第23-3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人口年龄结构对预防性储蓄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2-40页 |
| 4.1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分析 | 第32-33页 |
| 4.2 人口年龄结构对预防性储蓄的第一类影响机制分析 | 第33-34页 |
| 4.3 人口年龄结构对预防性储蓄的第二类影响机制分析 | 第34-3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5章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0-55页 |
| 5.1 计量模型 | 第40-42页 |
| 5.2 变量的选取及处理 | 第42-44页 |
| 5.3 平稳性检验 | 第44-45页 |
| 5.4 估计方法 | 第45-46页 |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53页 |
| 5.5.1 单风险效用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页 |
| 5.5.2 双风险效用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 5.5.3 分地区实证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60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 6.2 对策建议 | 第56-58页 |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