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定陶县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隐性流失”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3 研究现状的评述第18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25页
    2.1 基本概念第20-22页
        2.1.1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第20页
        2.1.2 教师流失第20-21页
        2.1.3 教师隐性流失第21-22页
    2.2 理论依据第22-25页
        2.2.1 人力资本流动理论第22页
        2.2.2 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第22-23页
        2.2.3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第23页
        2.2.4 成就需要理论第23-25页
第三章 定陶县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5-38页
    3.1 定陶县农村小学教师基本情况第25-30页
        3.1.1 定陶县农村小学教师性别情况第25-26页
        3.1.2 定陶县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第26-27页
        3.1.3 定陶县农村小学教师婚姻状况第27页
        3.1.4 农村小学教师业务素质(教龄、学历、培训、职称)第27-30页
    3.2 定陶县农村小学教师待遇情况分析第30-32页
        3.2.1 农村小学教师收入来源第30-31页
        3.2.2 农村小学教师收入构成第31-32页
    3.3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第32页
    3.4 定陶县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现状第32-38页
        3.4.1 青年教师隐性流失随着教师教龄而改变第33-34页
        3.4.2 学历越高,教师隐性流失意愿越强第34页
        3.4.3 男性教师隐性流失意愿高于女性教师第34-35页
        3.4.4 农村青年教师隐性流失形式多样化第35页
        3.4.5 问卷调查结果第35-38页
第四章 定陶县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隐性流失原因分析第38-49页
    4.1 经济因素第38-40页
        4.1.1 工资待遇低第38-39页
        4.1.2 福利待遇缺失第39页
        4.1.3 可观的经济收入第39-40页
    4.2 职业发展因素第40-43页
        4.2.1 工作条件差第40-41页
        4.2.2 工作任务重第41-42页
        4.2.3 升学压力非常大第42-43页
    4.3 思想因素第43-46页
        4.3.1 教师职业价值观转变第43-44页
        4.3.2 教师自身缺乏提高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第44-45页
        4.3.3 夫妻异地关系影响教学工作积极性第45-46页
    4.4 管理因素第46-49页
        4.4.1 管理理念过于陈旧第47页
        4.4.2 管理创新性不强第47-48页
        4.4.3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不全面第48-49页
第五章 定陶县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隐性流失预防对策第49-55页
    5.1 经济措施第49-50页
        5.1.1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第49页
        5.1.2 落实教师同工同酬制度,减小教师城乡待遇差距第49-50页
    5.2 职业发展措施第50-52页
        5.2.1 建立完善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培训体制第50-51页
        5.2.2 合理配置教学任务,优化教师发展路径第51-52页
    5.3 思想教育措施第52-53页
        5.3.1 关注自身师德建设,提升教师使命意识第52页
        5.3.2 了解自身发展现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第52-53页
    5.4 管理措施第53-55页
        5.4.1 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提升教学管理效能第53页
        5.4.2 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激发教师教学潜能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渭南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河北张家口农村特岗教师发展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