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监察权的性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1页 |
四、创新点和不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中国监察权的历史变迁及其性质 | 第13-17页 |
一、古代监察机关的监察权 | 第13-14页 |
二、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的监察权 | 第14页 |
三、现代行政监察体制下的监察权 | 第14-16页 |
四、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关于监察权性质的观点评析 | 第17-23页 |
一、“行政权说”偏离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 | 第17-18页 |
二、“准司法权说”脱离我国国情和改革现状 | 第18-19页 |
三、“双重属性说”未表明监察权的本质 | 第19页 |
四、“监察权是反腐败的专门权力”不够全面 | 第19-20页 |
五“监察权说”需要进一步论证 | 第20-22页 |
六、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对监察权进行定位的依据 | 第23-29页 |
一、传统分权制衡和法律监督思想 | 第23-24页 |
二、我国的宪政体制 | 第24-26页 |
三、监察权的创设和形成路径 | 第26-27页 |
四、监察权的法定强制功能特殊 | 第27-28页 |
五、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五章 监察权是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 | 第29-35页 |
一、监察权的运作特点 | 第29-33页 |
二、监察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定位 | 第33-34页 |
三、小结 | 第34-3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