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超高性能混凝土概述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超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 第13-14页 |
1.2.2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 第15-18页 |
1.3.1 混凝土疲劳种类 | 第15-17页 |
1.3.2 混凝土疲劳破坏规律 | 第17页 |
1.3.3 超高性能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研究现状及存在不足 | 第17-18页 |
1.4 3D-DIC在混凝土开裂中的应用研究 | 第18-20页 |
1.4.1 3D-DIC设备组成及测试原理 | 第18-19页 |
1.4.2 3D-DIC在混凝土疲劳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0-23页 |
1.5.1 问题的提出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5.4 研究方案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3-35页 |
2.1 原材料 | 第23-28页 |
2.1.1 水泥 | 第23-24页 |
2.1.2 超细矿渣 | 第24页 |
2.1.3 硅灰 | 第24-25页 |
2.1.4 单级配河砂 | 第25-26页 |
2.1.5 镀铜钢纤维 | 第26-27页 |
2.1.6 聚丙烯纤维 | 第27页 |
2.1.7 外加剂 | 第27-28页 |
2.2 试验测试方法 | 第28-35页 |
2.2.1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 第28页 |
2.2.2 抗折强度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2.2.3 劈裂抗拉强度测试方法 | 第29页 |
2.2.4 轴心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2.2.5 弯曲韧性测试 | 第30页 |
2.2.6 弯曲疲劳试验设计 | 第30-33页 |
2.2.7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3D-DIC)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基本性能 | 第35-45页 |
3.1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 | 第35-41页 |
3.1.1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3.1.2 配合比的确定 | 第36-40页 |
3.1.3 试样的制备 | 第40-41页 |
3.2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 第41-44页 |
3.2.1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表征 | 第41-42页 |
3.2.2 弯曲韧性 | 第42-44页 |
3.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超高性能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研究 | 第45-69页 |
4.1 两参数威布尔分布检验 | 第45-53页 |
4.2 弯曲疲劳寿命S-N疲劳方程 | 第53-60页 |
4.2.1 超高性能混凝土弯曲疲劳方程的选择 | 第53-56页 |
4.2.2 S-logN弯曲疲劳方程 | 第56-60页 |
4.3 考虑失效概率的S-logN-Pf疲劳方程 | 第60-67页 |
4.4 疲劳强度 | 第67-68页 |
4.5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超高性能混凝土破坏中裂缝发展研究 | 第69-86页 |
5.1 超高性能混凝土破坏中开裂行为 | 第69-76页 |
5.2 超高性能混凝土破坏中裂缝宽度变化 | 第76-80页 |
5.3 超高性能混凝土破坏中应变发展 | 第80-82页 |
5.4 超高性能混凝土破坏中刚度变化 | 第82-84页 |
5.5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6-89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创新点 | 第87页 |
6.3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附件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