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23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三)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四、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22页 |
五、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3页 |
第一章 绩效工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第一节 高校绩效工资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相关论述 | 第25-28页 |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工资理论 | 第25-26页 |
二、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 第26-27页 |
三、马克思关于生产与分配关系的论述 | 第27-28页 |
四、马克思关于公平和效率的论述 | 第28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 第28-33页 |
一、邓小平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 | 第29-30页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过程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发展 | 第30-33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工资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33-37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高校的工资制度 | 第33-34页 |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供给制逐步调整为货币工资制 | 第33页 |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高校的工资制度 | 第34-37页 |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 | 第34页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的职务津贴制度 | 第34-35页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地区)高校薪酬制度经验借鉴 | 第37-43页 |
第一节 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中国香港高校薪酬制度基本情况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地区)高校薪酬制度分析及经验借鉴 | 第39-43页 |
第四章 我国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现状 | 第43-55页 |
第一节 福建省实施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现状 | 第43-50页 |
一、福建省实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有关政策 | 第43页 |
二、福建省难以全面推进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现状分析 | 第43-50页 |
第二节 北京及华东部分省市实施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情况 | 第50-55页 |
第五章 推进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55-63页 |
第一节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 第55-56页 |
一、按劳分配的原则 | 第55页 |
二、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原则 | 第55-56页 |
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 第56页 |
四、与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的原则 | 第56页 |
第二节 政府应注重宏观调控、增强高校薪酬的外部公平性 | 第56-59页 |
一、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 | 第57-58页 |
二、建立正常的绩效工资调整机制 | 第58页 |
三、统筹处理好离退休人员待遇 | 第58页 |
四、确保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经费到位 | 第58-59页 |
第三节 高校应增强内部公平性、建立健全绩效分配激励机制 | 第59-63页 |
一、加强高校内涵建设 | 第59页 |
二、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 第59-60页 |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60页 |
四、妥善处理好学校各类人员间的分配关系 | 第60-61页 |
五、重视和改善青年教师待遇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