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新时期雷锋精神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第8-10页
        1.研究的理论意义第8-9页
        2.研究的应用价值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动向及进展第10-13页
        1.国外研究动向及进展第10-11页
        2.国内研究动向及发展第11-13页
    (三)课题研究内容第13页
    (四)课题研究难点、拟解决的技术关键和拟采用的方法措施第13-16页
        1.课题研究难点和拟解决的技术关键第13-14页
        2.拟采用的方法第14页
        3.拟采取的措施第14页
        4.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第14-16页
一 雷锋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16-26页
    (一)雷锋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6-17页
        1.雷锋同志的生平第16-17页
        2.向雷锋同志学习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7页
    (二)雷锋精神的发展历程第17-26页
        1.萌芽期第17-18页
        2.鼎盛期第18-19页
        3.畸形期第19-20页
        4.二次热潮期第20-22页
        5.低落期第22页
        6.开创新局面期第22-26页
二 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实质、特征和内涵第26-34页
    (一)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实质第26-27页
    (二)新时期雷锋精神的特征第27-29页
        1.整体性特征第27-28页
        2.与时俱进的特征第28-29页
    (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内涵第29-34页
        1.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第29-30页
        2.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第30页
        3.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第30页
        4.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第30-31页
        5.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第31-34页
三 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第34-42页
    (一)新时期雷锋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第34-35页
    (二)新时期雷锋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第35-36页
    (三)新时期雷锋精神与助推实现中国梦的关系第36-39页
        1.雷锋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第36-37页
        2.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第37-39页
    (四)新时期雷锋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第39-42页
四 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发扬路径第42-46页
    (一)发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法制路径第42-43页
    (二)发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理论路径第43-44页
    (三)发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媒介路径第44页
    (四)发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基层路径第44-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48页
致谢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部女性游记中的喀什地域书写研究—批判性分析
下一篇:“导学案”背景下高中生作文互评互改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