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宗教音乐研究论文

陕北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技术现象探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一、本论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二、与本论题相关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本论题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的渊源与主要形式第13-25页
 第一节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的渊源第13-16页
 第二节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主要形式及性格特征第16-25页
  一、声乐——经韵曲调第16-19页
  二、器乐——笙管音乐、打击乐第19-24页
  三、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典型的性格特征第24-25页
第二章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的基本形态特征第25-55页
 第一节 音阶和落音第25-30页
  一、基本音阶构成第25-28页
  二、曲调落音第28-30页
 第二节 节拍和节奏第30-34页
  一、混合节拍的广泛使用第31-32页
  二、节奏结构特点第32-34页
 第三节 旋法和终止第34-40页
  一、旋律的基本轮廓第34-35页
  二、级进和跳进第35-39页
  三、紧促而短暂的结尾收束之音第39-40页
 第四节 曲体和曲式结构第40-48页
  一、曲体类型第40-42页
  二、曲式结构第42-48页
 第五节 佳县白云观道教器乐曲的基本形态特征第48-55页
  一、调式及调式音阶特征第48-50页
  二、笙管音乐板式转换方式第50-51页
  三、打击乐的节奏及击法特点第51-55页
第三章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器乐曲)中的和声素材第55-69页
 第一节 笙管音乐中和声材料的选择第55-63页
  一、和声音程第56-58页
  二、多音和音第58-63页
 第二节 笙管音乐中和声运动的旋律——调式逻辑第63-65页
 第三节 打击乐中潜在的和声化因素第65-69页
  一、打击乐伴奏织体中的"和音"现象第65-66页
  二、打击乐与经韵曲调、笙管音乐的多声部第66-69页
第四章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器乐曲)中的复调性因素第69-87页
 第一节 笙管音乐中的复调性因素第69-76页
  一、笙管音乐中的支声复调因素第69-76页
  二、笙管音乐中的节奏对比复调因素第76页
 第二节 打击乐合奏中的复调性因素第76-87页
  一、由对比的节奏型构成的节奏"对位"第77-80页
  二、打击乐器与旋律乐器构成的多层次"对位"第80-87页
结语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致谢第91-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小夫、刘健电子音乐作品中国音乐传统手法比较
下一篇: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