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3.1 关于新闻框架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关于健康传播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3 关于科学传播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4 关于癌症报道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报纸癌症报道新闻框架的构建 | 第22-36页 |
2.1 报纸新闻框架概念 | 第22-23页 |
2.1.1 新闻框架 | 第22-23页 |
2.1.2 报纸新闻框架 | 第23页 |
2.2 报纸新闻框架的构建过程 | 第23-25页 |
2.2.1 新闻信息的选择 | 第24页 |
2.2.2 新闻材料的构建 | 第24页 |
2.2.3 新闻话语的组织 | 第24-25页 |
2.3 癌症报道新闻框架构建的分析取向 | 第25-28页 |
2.3.1“过程式”分析取向 | 第25-26页 |
2.3.2 研究样本选择 | 第26-27页 |
2.3.3 研究类目建构 | 第27-28页 |
2.4 癌症报道新闻框架构建基本要素 | 第28-36页 |
2.4.1 消息来源记者自行采访与观察居多 | 第28-29页 |
2.4.2 报道对象各有重点 | 第29-31页 |
2.4.3 保持中立报道基调 | 第31-32页 |
2.4.4 重用消息体裁 | 第32-33页 |
2.4.5 报道引语使用同中存异 | 第33-36页 |
第3章 报纸癌症报道新闻框架的呈现 | 第36-49页 |
3.1 新闻框架呈现的三个层次 | 第36-38页 |
3.1.1 概念体系层次框架 | 第36-37页 |
3.1.2 议题定位层次框架 | 第37页 |
3.1.3 文本组织层次框架 | 第37-38页 |
3.2 癌症报道新闻框架的层次性呈现 | 第38-49页 |
3.2.1 概念体系层次事件框架为主线 | 第38-42页 |
3.2.2 议题定位层次主要议题契合报纸定位 | 第42-47页 |
3.2.3 文本组织层次片段式框架占据主流 | 第47-49页 |
第4章 报纸癌症报道新闻框架的特点 | 第49-58页 |
4.1 癌症报道新闻框架的共同特点 | 第49-55页 |
4.1.1 防治框架与医学框架巧妙传播科普知识 | 第49-51页 |
4.1.2 科技信息框架“科学专业”与“大众接受”并存 | 第51页 |
4.1.3 患者人物框架传递医学人文关怀 | 第51-53页 |
4.1.4 科研人物框架弘扬科学精神 | 第53-54页 |
4.1.5 政策框架凸显百姓视角 | 第54页 |
4.1.6 价值框架与主题式框架应景化 | 第54-55页 |
4.2 代表性媒体癌症报道新闻框架的特色比较 | 第55-58页 |
4.2.1 《健康报》受众为中心下的“多元框架” | 第56页 |
4.2.2 《科技日报》科学传播主导下的“解读框架” | 第56-57页 |
4.2.3 《人民日报》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成效框架” | 第57-58页 |
第5章 报纸癌症报道新闻框架的优化 | 第58-66页 |
5.1 癌症报道新闻框架微观构建的优化 | 第58-62页 |
5.1.1 重视消息来源的多面性与平衡性 | 第58页 |
5.1.2 拓展报道对象的广度性与深度性 | 第58-59页 |
5.1.3 保持报道基调的主次性与合理性 | 第59-60页 |
5.1.4 强调报道形式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 第60-61页 |
5.1.5 提升新闻话语的科学性 | 第61-62页 |
5.2 癌症报道新闻框架宏观呈现的优化 | 第62-66页 |
5.2.1 概念体系层次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 第62-63页 |
5.2.2 议题定位层次形成均衡构建 | 第63-64页 |
5.2.3 文本组织层次去“碎片化”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新闻作品目录 | 第73-74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实践活动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