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媒介时代下梅罗维茨的媒介思想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价值 | 第10-11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梅罗维茨媒介思想的研究 | 第11-15页 |
1.2.2 梅罗维茨媒介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创新与特色 | 第18-20页 |
1.4.1 重新挖掘梅氏的理论渊源 | 第18页 |
1.4.2 新时代背景下的媒介情境论研究 | 第18页 |
1.4.3 探究梅罗维茨媒介理论的变化 | 第18-19页 |
1.4.4 以独特视角理解媒介社会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梅罗维茨媒介思想的渊源及内涵 | 第20-28页 |
2.1 梅罗维茨的思想渊源 | 第20-24页 |
2.1.1 伊尼斯的“媒介偏向论” | 第20-21页 |
2.1.2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 | 第21-22页 |
2.1.3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 第22-23页 |
2.1.4 波兹曼的“技术人文主义” | 第23-24页 |
2.2 情境理论的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2.2.1 应视情境为信息系统 | 第24页 |
2.2.2 新媒介的运用导致新情境形式的产生 | 第24页 |
2.2.3 新情境的出现产生了新的行为 | 第24-25页 |
2.3 理解电子情境的三个特征 | 第25-28页 |
2.3.1 公共场景的融合 | 第25页 |
2.3.2 后区的暴露 | 第25-26页 |
2.3.3 相关地点的削弱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新新媒介时代下梅罗维茨媒介理论的适用性 | 第28-36页 |
3.1 何为“新新媒介” | 第28-29页 |
3.2 智能手机为主导的媒介时代 | 第29-31页 |
3.3 智能手机的情境分析 | 第31-34页 |
3.3.1 智能手机的信息系统 | 第31-32页 |
3.3.2 智能手机的情境特点 | 第32-34页 |
3.4 VR让地域重现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以“媒介情境论”来审视全新的媒介社会 | 第36-44页 |
4.1 新新媒介呈现出新的社会图景 | 第36-39页 |
4.1.1 “中区行为”的表演成为职业 | 第36-37页 |
4.1.2 隐私的暴露已经习以为常 | 第37-38页 |
4.1.3 群体身份的构建面临困境 | 第38-39页 |
4.2 新新媒介创造出新的权威 | 第39-41页 |
4.3 新新媒介重新定义“人”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