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制动技术和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制动系统的功用和形式 | 第11-12页 |
·制动系统的发展演变 | 第12页 |
·线控制动系统(brake-by-wire)简介 | 第12-13页 |
·EMB简介 | 第13-14页 |
·EMB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制动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制动系统的组成和要求 | 第17页 |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 第17-18页 |
·大客车气制动系统的基本理论 | 第18-24页 |
·制动过程分析 | 第18-19页 |
·系统工作过程 | 第19-20页 |
·系统主要部件介绍 | 第20-24页 |
·大客车的制动标准和法规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样车制动性能测试 | 第26-32页 |
·试验依据及试验参考的有关标准 | 第27页 |
·试验条件 | 第27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7页 |
·试验场地 | 第27页 |
·试验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试验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 | 第29-32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9-30页 |
·数据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EMB的大客车气制动系统改进设计方案 | 第32-45页 |
·改进设计方向 | 第32-34页 |
·对改进设计的要求 | 第32-33页 |
·改进设计的基本准则 | 第33-34页 |
·系统改进设计 | 第34-36页 |
·系统改进设计思路 | 第34页 |
·初步设计方案 | 第34-35页 |
·具体设计方案 | 第35-36页 |
·改进后的系统部件 | 第36-43页 |
·前制动阀 | 第36-39页 |
·后制动阀 | 第39页 |
·传感器 | 第39-40页 |
·制动系统控制器 | 第40页 |
·功率驱动电路 | 第40-41页 |
·直线步进电机 | 第41-43页 |
·改进后系统的分析 | 第43-45页 |
·制动效能比较分析 | 第43页 |
·制动效能恒定性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制动方向稳定性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ADAMS软件及计算方法 | 第45-52页 |
·虚拟样机技术含义 | 第45-46页 |
·ADAMS仿真软件介绍 | 第46-47页 |
·ADAMS的建模功能 | 第47-49页 |
·ADAMS中的零件 | 第48页 |
·ADAMS中的约束副 | 第48-49页 |
·ADAMS中的力 | 第49页 |
·ADAMS的分析功能 | 第49-51页 |
·ADAMS中的测量 | 第49-50页 |
·使用数据单元和系统单元 | 第50-51页 |
·ADAMS的仿真工作流程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基于ADAMS的大客车制动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 第52-70页 |
·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52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2-61页 |
·相关条件的简化和假设 | 第52-53页 |
·除悬架、转向系和轮胎外底盘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转向系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轮胎和地面模型的建立 | 第56-60页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模型仿真 | 第61-70页 |
·试验样车的制动性能仿真 | 第61-68页 |
·改进后制动系统仿真 | 第68-69页 |
·仿真结果比较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75-76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5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