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修补视角下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凤鸣镇文化旅游街区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城镇化引发的问题 | 第11-12页 |
1.1.2 特色小镇发展热潮 | 第12页 |
1.1.3 更新修补概念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1.4.1 城乡修补 | 第15页 |
1.4.2 关中小城镇 | 第15-17页 |
1.4.3 外部空间 | 第17-18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5.1 国外外部空间研究 | 第18-20页 |
1.5.2 国内外部空间研究 | 第20-22页 |
1.6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2-25页 |
1.6.1 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1.6.2 实践研究 | 第23页 |
1.6.3 论文框架 | 第23-25页 |
2 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概述 | 第25-49页 |
2.1 关中地区小城镇概况 | 第25-31页 |
2.1.1 关中地区概况 | 第25-29页 |
2.1.2 小城镇的演变 | 第29-30页 |
2.1.3 小城镇特征及分类 | 第30-31页 |
2.2 关中小城镇沿革与外部空间演进 | 第31-41页 |
2.2.1 岐山县凤鸣镇 | 第32-34页 |
2.2.2 凤县双石铺镇 | 第34-37页 |
2.2.3 凤翔县城关镇 | 第37-41页 |
2.3 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布局特点 | 第41-46页 |
2.3.1 外部空间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2.3.2 外部空间形态特征 | 第43-46页 |
2.4 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结构类型 | 第46-47页 |
2.5 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构成要素 | 第47-48页 |
2.6 小结 | 第48-49页 |
3 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现状调研 | 第49-108页 |
3.1 凤鸣镇文化旅游街区的概况 | 第49-56页 |
3.1.1 凤鸣镇文化旅游街区区位 | 第49-51页 |
3.1.2 周边资源现状 | 第51-53页 |
3.1.3 改造工程现状 | 第53-56页 |
3.2 街区宏观中观层面外部空间调研 | 第56-67页 |
3.2.1 宏观层面外部空间现状 | 第56-60页 |
3.2.2 中观层面外部空间现状 | 第60-67页 |
3.3 街区微观层面外部空间调研 | 第67-95页 |
3.3.1 休闲活动型地块 | 第68-75页 |
3.3.2 混合型地块 | 第75-81页 |
3.3.3 商业休闲型地块 | 第81-86页 |
3.3.4 周边街巷空间 | 第86-94页 |
3.3.5 沿北干渠空间 | 第94-95页 |
3.4 街区微观层面外部空间分类特点 | 第95-107页 |
3.4.1 广场空间 | 第96-99页 |
3.4.2 街巷空间 | 第99-102页 |
3.4.3 滨水空间 | 第102-104页 |
3.4.4 绿地 | 第104-107页 |
3.5 小结 | 第107-108页 |
4 城乡修补视角下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分析评价 | 第108-132页 |
4.1 外部空间与人的关系 | 第108-120页 |
4.1.1 需求认知及活动 | 第108-110页 |
4.1.2 外部空间需求评价 | 第110-114页 |
4.1.3 外部空间认知评价 | 第114-117页 |
4.1.4 外部空间活动评价 | 第117-120页 |
4.1.5 外部空间与人的关系问题 | 第120页 |
4.2 外部空间与历史文化 | 第120-127页 |
4.2.1 周文化背景及思想内容 | 第121-122页 |
4.2.2 历史文化要素 | 第122-124页 |
4.2.3 历史文化传承方式 | 第124-125页 |
4.2.4 外部空间历史文化传承评价 | 第125-127页 |
4.2.5 外部空间历史文化传承问题 | 第127页 |
4.3 外部空间与生态环境 | 第127-129页 |
4.3.1 外部空间与生态环境关系 | 第127-128页 |
4.3.2 外部空间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第128-129页 |
4.3.3 外部空间生态环境现状问题 | 第129页 |
4.4 微观层面外部空间活力 | 第129-130页 |
4.4.1 外部空间活力影响因素 | 第129-130页 |
4.4.2 外部空间活力评价 | 第130页 |
4.4.3 外部空间活力问题 | 第130页 |
4.5 小结 | 第130-132页 |
5 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改造原则策略及方法 | 第132-163页 |
5.1 改造设计实践背景 | 第132-133页 |
5.1.1 规划定位 | 第132-133页 |
5.1.2 政策背景 | 第133页 |
5.2 宏观及中观层面空间结构优化实践 | 第133-136页 |
5.2.1 宏观层面外部空间 | 第133-134页 |
5.2.2 中观侧面外部空间 | 第134-136页 |
5.3 微观层面外部空间改造设计实践 | 第136-156页 |
5.3.1 广场空间 | 第136-141页 |
5.3.2 街巷空间 | 第141-149页 |
5.3.3 滨水空间 | 第149-151页 |
5.3.4 绿地 | 第151-156页 |
5.4 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改造设计策略 | 第156-160页 |
5.4.1 空间结构优化 | 第156页 |
5.4.2 空间功能人性化 | 第156-158页 |
5.4.3 空间历史文化传承 | 第158-159页 |
5.4.4 空间环境生态化 | 第159-160页 |
5.5 关中小城镇外部空间改造设计原则 | 第160-161页 |
5.5.1 有机更新原则 | 第160页 |
5.5.2 以人为本原则 | 第160-161页 |
5.5.3 历史文化传承原则 | 第161页 |
5.5.4 生态原则 | 第161页 |
5.6 小结 | 第161-163页 |
6 结语 | 第163-167页 |
6.1 结论 | 第163-165页 |
6.2 不足及展望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2页 |
图表目录 | 第172-178页 |
附录 | 第178-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