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现状调查与安全性提升技术研究--以黔东南岜扒村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穿斗式木结构民居概况 | 第11-15页 |
1.2.1 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1.2.2 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1.2.3 屋顶形式 | 第13-14页 |
1.2.4 屋面做法 | 第14-15页 |
1.2.5 榫卯节点形式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木结构建筑破坏特征和结构性能研究 | 第16-17页 |
1.3.2 木结构建筑加固修缮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1.3.3 木结构建筑防火研究 | 第18-19页 |
1.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2 岜扒村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现状调查与危险性分析 | 第22-38页 |
2.1 岜扒村概况 | 第22-24页 |
2.1.1 岜扒村自然环境 | 第22-23页 |
2.1.2 岜扒村人文环境 | 第23-24页 |
2.2 岜扒村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现状调查概况 | 第24-31页 |
2.2.1 调查目的 | 第24-25页 |
2.2.2 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 | 第25-26页 |
2.2.3 调查结果 | 第26-31页 |
2.3 岜扒村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危险性分析 | 第31-36页 |
2.3.1 房屋的整体变形 | 第31-32页 |
2.3.2 木柱的老化和变形 | 第32-33页 |
2.3.3 主要节点、连接的损坏 | 第33页 |
2.3.4 屋面的损伤变形 | 第33-34页 |
2.3.5 木柱与围护墙体之间连接较弱 | 第34页 |
2.3.6 柱础石选择随意 | 第34-35页 |
2.3.7 火灾隐患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岜扒村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安全性提升技术 | 第38-62页 |
3.1 木构架加固基本要求 | 第38页 |
3.2 木柱加固 | 第38-43页 |
3.2.1 木柱裂缝加固 | 第39-40页 |
3.2.2 木柱腐朽加固 | 第40-42页 |
3.2.3 柱脚 | 第42-43页 |
3.3 节点加固 | 第43-45页 |
3.3.1 榫头糟朽破损加固 | 第43页 |
3.3.2 节点连接加固 | 第43-45页 |
3.4 增强木构架抗侧刚度 | 第45-46页 |
3.5 木柱与墙体之间的连接 | 第46-47页 |
3.6 屋面工程的修缮 | 第47-48页 |
3.7 防火改造方案 | 第48-60页 |
3.7.1 火灾案例分析 | 第48-50页 |
3.7.2 火灾危险性 | 第50-52页 |
3.7.3 FDS模拟房屋的火灾蔓延 | 第52-56页 |
3.7.4 防火改造措施 | 第56-6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4 岜扒村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纠偏技术与数值模拟 | 第62-78页 |
4.1 倾斜变形特征及主要原因 | 第62-63页 |
4.2 木材材性 | 第63-65页 |
4.2.1 木材的基本力学特征 | 第63-64页 |
4.2.2 木材材性 | 第64页 |
4.2.3 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参数 | 第64-65页 |
4.3 不同歪斜程度木构架的有限元分析 | 第65-72页 |
4.3.1 歪斜木构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5-67页 |
4.3.2 不同歪斜程度下木构架的应力分析 | 第67-72页 |
4.3.3 不同歪斜程度下木构架的复位力 | 第72页 |
4.4 纠偏技术 | 第72-76页 |
4.4.1 前期准备工作 | 第72-73页 |
4.4.2 纠偏装置和纠偏工艺 | 第73-75页 |
4.4.3 纠偏复位效果的确认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展望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