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5-16页 |
1.4.1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讨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 第16-25页 |
2.1 “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 第16-18页 |
2.1.1 “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研讨式”教学法的特点 | 第16-18页 |
2.2 “研讨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2.2 认知派教学理论 | 第19页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0页 |
2.2.4 “问题解决”教学理论 | 第20页 |
2.2.5 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 | 第20-21页 |
2.2.6 发展多种才能理论 | 第21页 |
2.3 “研讨式”教学法的优势 | 第21-25页 |
2.3.1 变“讲解式”为“研讨式” | 第21-22页 |
2.3.2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 第22页 |
2.3.3 改造师生之间的“主-主”关系为“主-客”的合作关系 | 第22-23页 |
2.3.4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 第23页 |
2.3.5 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23页 |
2.3.6 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23页 |
2.3.7 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 第23-24页 |
2.3.8 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西方经济学》应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 第25-35页 |
3.1 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 第25-30页 |
3.1.1 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性质 | 第25页 |
3.1.2 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 第25-30页 |
3.1.3 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 第30页 |
3.2 目前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教学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机械 | 第31页 |
3.2.2 教学目标忽略经济学思维的培养 | 第31-32页 |
3.2.3 考评方式单一 | 第32页 |
3.2.4 学生经济敏感性差,自主学习能力弱 | 第32-33页 |
3.3 适应经济学理论快速更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高校《西方经济学》应用“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案例设计和具体教学实践 | 第35-54页 |
4.1 高校《西方经济学》应用“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案例设计 | 第35-40页 |
4.1.1 “研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4.1.2 “研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整体思路 | 第36-37页 |
4.1.3 “研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 | 第37-40页 |
4.2 高校《西方经济学》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案例实践 | 第40-54页 |
4.2.1 高校《西方经济学》应用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基本情况概述 | 第40-45页 |
4.2.2 高校《西方经济学》应用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具体实践 | 第45-54页 |
第五章 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的结论与展望 | 第54-66页 |
5.1 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的结论 | 第54-64页 |
5.1.1 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对比分析 | 第54-61页 |
5.1.2 《西方经济学》课程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学习反馈 | 第61-64页 |
5.2 《西方经济学》课程应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99页 |
后记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