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提”类言说动词研究—从手部动作义到言说义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8页 |
1.2.1 手部动作动词词义演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言说动词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3 其他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拟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1.3.1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 第18页 |
1.3.2 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提”类言说动词的共时描写 | 第19-49页 |
2.1 “提”类言说动词的界定 | 第19-23页 |
2.1.1 手部动作义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2 言说义的界定 | 第21-23页 |
2.2 “提”类言说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 第23-37页 |
2.2.1 表述类 | 第26-32页 |
2.2.2 表态类 | 第32-35页 |
2.2.3 表情类 | 第35-37页 |
2.3 “提”类言说动词的句法功能 | 第37-45页 |
2.3.1 可不带宾语 | 第38-39页 |
2.3.2 可带宾语 | 第39-40页 |
2.3.3 可带引语 | 第40-41页 |
2.3.4 可带补语 | 第41-42页 |
2.3.5 可与上位言说动词连用 | 第42-45页 |
2.4 “提”类言说动词的语用功能 | 第45-48页 |
2.4.1 以言行事 | 第46-47页 |
2.4.2 以言成事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提”类言说动词的历时考察 | 第49-64页 |
3.1 “提”类言说动词的语义演变轨迹 | 第49-62页 |
3.1.1 从手部动作义到言说义 | 第50-56页 |
3.1.2 从手部动作义到口部动作义到言说义 | 第56-58页 |
3.1.3 相因生义 | 第58-62页 |
3.2 演变中的共性与差异 | 第62-64页 |
3.2.1 共性 | 第62页 |
3.2.2 差异 | 第62-64页 |
第四章 “提”类言说动词语义演变的动因与机制 | 第64-75页 |
4.1 语言系统内部动因 | 第64-66页 |
4.1.1 语义吸收 | 第64-65页 |
4.1.2 经济原则 | 第65-66页 |
4.2 认知解释 | 第66-70页 |
4.2.1 隐喻 | 第66-68页 |
4.2.2 转喻 | 第68-70页 |
4.3 修辞动因 | 第70-71页 |
4.4 语言类型对比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5-77页 |
5.1 主要观点及内容 | 第75-76页 |
5.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76页 |
5.3 存在的问题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