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架桥机的概况和技术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架桥机简介 | 第13页 |
1.2.2 国内外铁路架桥机的现状 | 第13-16页 |
1.3 隧内外通用架桥机技术特点 | 第16-17页 |
1.4 课题意义与来源 | 第17-18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架桥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9-35页 |
2.1 总体描述 | 第19-25页 |
2.1.1 主梁 | 第20页 |
2.1.2 坦式吊梁天车 | 第20-21页 |
2.1.3 超低位运梁车 | 第21-22页 |
2.1.4 前支腿 | 第22-23页 |
2.1.5 后支腿 | 第23页 |
2.1.6 辅支腿 | 第23-24页 |
2.1.7 行走支腿 | 第24-25页 |
2.2 设计技术条件 | 第25-26页 |
2.2.1 适用工况 | 第25页 |
2.2.2 设计标准 | 第25页 |
2.2.3 倾覆稳定系数 | 第25页 |
2.2.4 技术性能参数 | 第25-26页 |
2.3 架桥机施工工艺设计 | 第26-34页 |
2.3.1 喂梁工艺流程设计 | 第26-27页 |
2.3.2 架梁工艺流程设计 | 第27页 |
2.3.3 过孔工艺流程设计 | 第27-29页 |
2.3.4 各工况下的具体架梁流程 | 第29-33页 |
2.3.5 曲线架梁方法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隧内外通用架桥机各部件计算 | 第35-45页 |
3.1 起升机构计算 | 第35-39页 |
3.1.1 起升机构技术参数 | 第35页 |
3.1.2 卷扬起升机构选择 | 第35-36页 |
3.1.3 卷扬机 | 第36-37页 |
3.1.4 吊梁纵移机构 | 第37-39页 |
3.2 行走支腿机电配置计算 | 第39-43页 |
3.2.1 运行阻力的计算 | 第39-40页 |
3.2.2 打滑验算 | 第40-41页 |
3.2.3 行走台车车轮计算 | 第41页 |
3.2.4 电动机的选择 | 第41-42页 |
3.2.5 车轮轴及轴承计算 | 第42-43页 |
3.3 前支腿托辊配置计算 | 第43-44页 |
3.3.1 运行阻力的计算 | 第43页 |
3.3.2 打滑验算 | 第43页 |
3.3.3 车轮计算 | 第43-44页 |
3.3.4 电动机的选择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隧内外通用架桥机关键技术研究 | 第45-72页 |
4.1 设计总则 | 第45-47页 |
4.1.1 主要设计标准 | 第45页 |
4.1.2 载荷系数及载荷组合 | 第45-47页 |
4.1.3 材料及其基本许用应力 | 第47页 |
4.2 架桥机倾覆稳定性验算 | 第47-54页 |
4.2.1 空车悬臂状态横向倾覆稳定性验算 | 第47-49页 |
4.2.2 空车悬臂状态横向风力作用下机臂(主梁)尾端的摆动计算 | 第49-51页 |
4.2.3 纵向倾覆稳定性计算 | 第51-54页 |
4.3 架桥机刚度计算 | 第54-56页 |
4.3.1 架 32m 梁时跨中吊重挠度 | 第54页 |
4.3.2 后悬臂状态机臂自重挠度 | 第54-55页 |
4.3.3 前悬臂(辅支腿立柱对应点)自重挠度 | 第55-56页 |
4.4 架桥机强度计算 | 第56-59页 |
4.4.1 主梁截面构成 | 第56-57页 |
4.4.2 主梁跨中最大弯矩 | 第57-58页 |
4.4.3 主梁抗弯强度 | 第58页 |
4.4.4 主梁两端最大剪应力验算 | 第58页 |
4.4.5 主梁的总体稳定性(侧向失稳性) | 第58-59页 |
4.5 主梁有限元法的对比分析 | 第59-71页 |
4.5.1 主梁结构建模 | 第59页 |
4.5.2 有限元模型导入 | 第59-60页 |
4.5.3 根据不同工况施加载荷及约束条件 | 第60-63页 |
4.5.4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第63-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隧内外通用架桥机的技术改造 | 第72-87页 |
5.1 辅支腿二次站位问题 | 第72-78页 |
5.1.1 问题的提出 | 第72-73页 |
5.1.2 临时处置方案 | 第73-74页 |
5.1.3 最终处置方案 | 第74-78页 |
5.2 重物移位器失效形式及解决方案分析研究 | 第78-81页 |
5.2.1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5.2.2 重物移位器重载更换方法 | 第79-80页 |
5.2.3 重物移位器改型方案 | 第80-81页 |
5.3 设备功效的提高 | 第81-85页 |
5.3.1 问题的提出 | 第81-82页 |
5.3.2 提高设备功效的改进方案 | 第82-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