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1 关于集装箱生成系数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3页 |
1.3 预测方法 | 第13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M 港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5-28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现有码头设施和服务 | 第15-19页 |
2.2.1 泊位现状简介 | 第15-18页 |
2.2.2 专业化散货装卸设备 | 第18-19页 |
2.2.3 堆场和储藏 | 第19页 |
2.2.4 航道 | 第19页 |
2.3 港口营运现状 | 第19-25页 |
2.3.1 总吞吐量 | 第19-21页 |
2.3.2 集装箱吞吐量分析 | 第21-24页 |
2.3.3 11 | 第24-25页 |
2.4 M 港的发展定位 | 第25-26页 |
2.5 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2.5.1 现有泊位靠泊能力较低 | 第26页 |
2.5.2 现有码头设施陈旧 | 第26-27页 |
2.5.3 堆场面积不足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M 港集装箱运量预测 | 第28-58页 |
3.1 预测思路、依据和主要预测方法 | 第28页 |
3.2 腹地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28-35页 |
3.2.1 本国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3.2.2 主要腹地国家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32-35页 |
3.3 集装箱运量结构分析 | 第35-41页 |
3.3.1 按箱源路径 | 第36-39页 |
3.3.2 按进出港流向 | 第39-40页 |
3.3.3 按承运人 | 第40-41页 |
3.4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第41-56页 |
3.4.1 本国腹地集装箱生成量 | 第41-49页 |
3.4.1.1 集装箱动态生成系数法 | 第41-45页 |
3.4.1.2 计划增长率法 | 第45-46页 |
3.4.1.3 回归分析法 | 第46-48页 |
3.4.1.4 预测方法及结果比选 | 第48-49页 |
3.4.2 内陆国家集装箱中转量 | 第49-52页 |
3.4.3 国际水水中转量 | 第52-56页 |
3.4.4 M 港集装箱运量预测汇总 | 第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泊位改造策略及效果 | 第58-69页 |
4.1 M 港集装箱泊位能力平衡分析 | 第58页 |
4.2 未来泊位需求及改造策略 | 第58-60页 |
4.2.1 泊位靠泊能力需求分析 | 第58-59页 |
4.2.2 泊位改造策略 | 第59-60页 |
4.3 装卸工艺建议 | 第60-63页 |
4.3.1 装卸船作业 | 第61页 |
4.3.2 堆场装卸作业 | 第61-62页 |
4.3.3 水平运输 | 第62-63页 |
4.4 堆场整改策略及方案 | 第63-64页 |
4.4.1 堆场整改策略 | 第63-64页 |
4.4.2 布置方案 | 第64页 |
4.5 改造效果预测 | 第64-66页 |
4.5.1 码头年通过能力 | 第64-65页 |
4.5.2 所需的堆场容量及地面箱位数 | 第65-66页 |
4.5.3 改造效果分析 | 第66页 |
4.6 项目实施意义 | 第66-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