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表面增强荧光光谱简介 | 第9-15页 |
1.1.1 荧光及其应用 | 第9-10页 |
1.1.2 影响物质荧光发射的因素 | 第10-11页 |
1.1.3 表面增强荧光效应 | 第11-15页 |
1.2 双光子激发荧光简介 | 第15-21页 |
1.2.1 双光子激发荧光的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1.2.2 双光子激发荧光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 贵金属纳米材料简介 | 第21-29页 |
1.3.1 纳米材料概述 | 第21-24页 |
1.3.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分类与制备 | 第24-27页 |
1.3.3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27-28页 |
1.3.4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8-29页 |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 | 第31-39页 |
2.1 荧光分子的分类及选择 | 第31-33页 |
2.1.1 荧光分子的特点及选择 | 第31-32页 |
2.1.2 荧光分子膜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 金纳米棒的性质与制备 | 第33-35页 |
2.3 双光子光谱测量实验系统 | 第35-36页 |
2.4 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 | 第36-39页 |
第3章 金纳米棒的纵模共振吸收和激发波长对双光子激发荧光增强的影响 | 第39-49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3.1 金纳米棒的表征及SPR性质 | 第40-42页 |
3.3.2 纵模共振吸收对双光子激发荧光增强的影响 | 第42-47页 |
3.3.3 激发波长对双光子激发荧光增强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金纳米棒横模共振吸收对双光子激发荧光增强的影响 | 第49-5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4.3.1 香豆素540A的双光子激发荧光增强 | 第50-51页 |
4.3.2 横模共振吸收对双光子激发荧光增强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