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朝“博学鸿词科”考试看清初词风之变--以陈维崧与朱彝尊词风转变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康熙朝“博学鸿词科”考试 | 第13-24页 |
一、科举之“制科” | 第13-15页 |
二、康熙朝“博学鸿词科”之目的 | 第15-19页 |
(一)汉族士人的排拒 | 第15-17页 |
(二)清廷秉承汉文化传统的诚意 | 第17-19页 |
三、康熙的怀柔政策 | 第19-20页 |
四、“博学鸿词科”录取士人辨析 | 第20-24页 |
第二章 陈维崧“博学鸿词科”前后词风之变 | 第24-36页 |
一、陈维崧述略 | 第24-25页 |
二、陈维崧词论主张 | 第25-27页 |
三、陈维崧前中期词创作 | 第27-30页 |
(一)师从云间,婉丽为宗 | 第27-28页 |
(二)如皋八载,社集酬应,怀旧悼往 | 第28-30页 |
四、陈维崧后期词创作 | 第30-33页 |
(一)效仿苏辛,豪放沉雄 | 第30-33页 |
五、“博学鸿词科”后陈维崧词创作 | 第33-36页 |
(一)歌功颂德 | 第33-35页 |
(二)伤己悼亡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朱彝尊“博学鸿词科”前后词风之变 | 第36-49页 |
一、朱彝尊述略 | 第36-37页 |
二、朱彝尊词论主张 | 第37-39页 |
(一)崇尚北宋,博采众长 | 第37-38页 |
(二)崇尚南宋,效法姜张 | 第38-39页 |
三、朱彝尊前中期词创作 | 第39-44页 |
(一)多爱情词,温丽为宗 | 第39-40页 |
(二)故国之思,身世之感 | 第40-44页 |
四、朱彝尊后期词创作 | 第44-49页 |
(一)词学思想 | 第44-45页 |
(二)词作内容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康熙朝“博学鸿词科”考试对清初词风的影响 | 第49-56页 |
一、清初词创作概况 | 第49-51页 |
(一)承明词余绪,词体不尊 | 第49-50页 |
(二)丧乱弘多,词派初成 | 第50-51页 |
二、陈、朱词风转变 | 第51-53页 |
三、词派消长 | 第53-54页 |
四、清初词风转变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