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及框架结构 | 第11-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2 残障法律概念的界定 | 第15-20页 |
2.1 我国关于残障法律概念的界定及不足 | 第16页 |
2.2 学界观点 | 第16-18页 |
2.2.1 社会模式说 | 第17页 |
2.2.2 功能缺失说 | 第17页 |
2.2.3 身心障碍说 | 第17-18页 |
2.3 残障法律概念界定的域外考察 | 第18-19页 |
2.3.1 身心障碍说 | 第18页 |
2.3.2 医疗模式说 | 第18-19页 |
2.4 我国残障法律概念界定的完善 | 第19-20页 |
3 残障就业歧视的法律界定 | 第20-29页 |
3.1 我国残障就业歧视法律界定的现状 | 第20-21页 |
3.2 我国残障就业歧视法律界定的不足 | 第21页 |
3.3 不同就业模式下的残障就业歧视 | 第21-23页 |
3.4 学界对于残障就业歧视的探讨 | 第23页 |
3.5 域外就业领域残障歧视界定 | 第23-27页 |
3.5.1 美国残障就业歧视的界定 | 第24-25页 |
3.5.2 瑞典就业领域残障歧视的界定 | 第25-27页 |
3.5.2.1 残障就业歧视定义 | 第25-26页 |
3.5.2.2 瑞典残障就业歧视的类型 | 第26-27页 |
3.6 我国残障就业歧视法律界定的完善 | 第27-29页 |
3.6.1 明确残障劳动者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 | 第27-28页 |
3.6.2 完善现行法律制度中相关规定 | 第28-29页 |
3.6.3 增加不同途径的救济方式 | 第29页 |
4 残障就业歧视之合理便利 | 第29-34页 |
4.1 《公约》下的合理便利 | 第30-31页 |
4.2 我国“合理便利”原则规定的空白 | 第31-32页 |
4.3 学界观点 | 第32页 |
4.4 美国残障歧视下合理便利原则 | 第32-33页 |
4.5 我国合理便利原则的完善 | 第33-34页 |
5 结论及立法建议 | 第34-39页 |
5.1 结论 | 第34-35页 |
5.2 立法建议 | 第35-39页 |
5.2.1 制定专门保护残障劳动者就业权的反歧视立法 | 第35-36页 |
5.2.2 健全"残障”的法律界定 | 第36页 |
5.2.3 完善残障就业歧视的法律界定 | 第36-37页 |
5.2.4 明确残障劳动者获得合理便利的权利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1 著作类 | 第39页 |
2 论文类 | 第39-40页 |
3 外文类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