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3.1 国外现状研究 | 第12页 |
1.3.2 国内现状研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采气一厂职业经理人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 第16-20页 |
2.1 采气一厂基本情况简介 | 第16页 |
2.2 采气一厂职业经理人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16-17页 |
2.2.1 优秀管理人员数量的不足与气田长期稳产的矛盾比较突出 | 第16页 |
2.2.2 管理人员现有水平不能满足气田大发展的需求 | 第16-17页 |
2.2.3 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的培养速度没有跟上气田大发展的步伐 | 第17页 |
2.2.4 采气一厂人员管理现状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冲突 | 第17页 |
2.2.5 问题形成的原因 | 第17页 |
2.3 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 第17-20页 |
2.3.1 职业经理人培养是采气一厂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17-18页 |
2.3.2 职业经理人培养是采气一厂成长的基本要求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采气一厂职业经理人角色定位及素质要求 | 第20-32页 |
3.1 角色定位 | 第20-21页 |
3.1.1 生产的监控者 | 第20页 |
3.1.2 内部的协调者 | 第20-21页 |
3.1.3 资源的组织者 | 第21页 |
3.1.4 风险的管理者 | 第21页 |
3.2 应具备的素质 | 第21-24页 |
3.2.1 德商(MQ)即品德商数 | 第22页 |
3.2.2 情商(EQ)即情绪、情感商数 | 第22-23页 |
3.2.3 智商(IQ)即智力商数 | 第23-24页 |
3.3 培养评价 | 第24-28页 |
3.3.1 岗位说明 | 第24-25页 |
3.3.2 评价标准 | 第25-27页 |
3.3.3 评价方式 | 第27-28页 |
3.4 培养模式设计 | 第28-32页 |
3.4.1 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3.4.2 模式概述 | 第29-30页 |
3.4.3 模式的特征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采气一厂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的运行 | 第32-49页 |
4.1 环境支持系统 | 第32-35页 |
4.1.1 外部环境支持系统 | 第32页 |
4.1.2 内部环境支持系统 | 第32-35页 |
4.2 选人——识别和甄选优秀人才 | 第35-38页 |
4.2.1 选择标准 | 第35页 |
4.2.2 选择过程 | 第35-36页 |
4.2.3 选择机制 | 第36-37页 |
4.2.4 职业经理人选择机制的实施 | 第37-38页 |
4.3 育人——完善培训体系 | 第38-41页 |
4.3.1 培训现状 | 第38-39页 |
4.3.2 培训流程设计 | 第39页 |
4.3.3 对培训流程中相关问题的说明 | 第39-40页 |
4.3.4 采气一厂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措施 | 第40-41页 |
4.4 用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 第41-45页 |
4.4.1 采气一厂的绩效评价状况 | 第41页 |
4.4.2 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41-43页 |
4.4.3 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4.4.4 绩效评价的程序 | 第44-45页 |
4.4.5 绩效评价的实施 | 第45页 |
4.5 留人——激励方式的科学运用 | 第45-49页 |
4.5.1 激励现状 | 第45-46页 |
4.5.2 激励体系模型 | 第46-47页 |
4.5.3 激励体系的实施 | 第47-49页 |
第五章 采气一厂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建议 | 第49-54页 |
5.1 实施效果 | 第49-51页 |
5.1.1 为采气一厂的战略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人才储备 | 第49页 |
5.1.2 推进“三全管理模式”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 | 第49页 |
5.1.3 全厂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率 | 第49-50页 |
5.1.4 促进了企业的不断成长 | 第50-51页 |
5.2 建议 | 第51-54页 |
5.2.1 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内部市场 | 第51-52页 |
5.2.2 建立有利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内部环境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