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位执行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四 研究思路及论文安排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代位执行基本问题概述 | 第13-26页 |
第一节 代位执行制度的概念辨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代位执行制度的功能 | 第15-16页 |
一 保障申请执行人债权得以顺利实现 | 第15页 |
二 促进民事纠纷的高效解决 | 第15-16页 |
三 节约司法资源 | 第16页 |
第三节 代位执行制度的特征 | 第16-18页 |
一 当事人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二 执行客体的特殊性 | 第17页 |
三 执行程序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第四节 代位执行的性质 | 第18-20页 |
第五节 代位执行的依据探究 | 第20-26页 |
一 既有理论梳理 | 第20-22页 |
二 代位执行的依据分析 | 第22-26页 |
第二章 代位执行制度的比较考察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制度简介 | 第26-29页 |
一 法国 | 第26-27页 |
二 德国 | 第27页 |
三 日本 | 第27-28页 |
四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相关制度简介 | 第29-30页 |
一 美国 | 第29页 |
二 英国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立法经验对我国大陆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30-33页 |
一 可执行债权的范围广泛 | 第31页 |
二 具体程序设计规范 | 第31页 |
三 第三人异议制度设计科学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我国代位执行制度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 第33-41页 |
第一节 代位执行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3-36页 |
一 代位执行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33页 |
二 代位执行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3-36页 |
第二节 代位执行制度的立法问题 | 第36-41页 |
一 立法位阶较低 | 第36-37页 |
二 忽视对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保护 | 第37页 |
三 第三人异议制度设计疏漏 | 第37-38页 |
四 可执行的债权范围界定过窄 | 第38-39页 |
五 冻结裁定的规范过于简单 | 第39页 |
六 规范可操作性不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代位执行制度的完善 | 第41-47页 |
第一节 转变立法理念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完善第三人异议制度 | 第42-44页 |
一 取消第三人的绝对异议权 | 第42页 |
二 对第三人的异议进行实质审查 | 第42-43页 |
三 第三人异议的程序设计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扩大可执行的债权范围 | 第44页 |
第四节 明晰债权冻结裁定的送达 | 第44-45页 |
第五节 尽快出台专门的《强制执行法》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