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知行观培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言第11-23页
    一、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4页
    二、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三、研究内容第20-21页
    四、研究方法第21页
    五、创新点第21-23页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知行观培育的基本理论解析第23-41页
    第一节 大学生知行观培育的概念与内涵第23-30页
        一、知行观的内涵第23-24页
        二、大学生知行观的内涵第24-28页
        三、大学生知行观培育第28-30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第30-36页
        一、先秦诸子的知行学说第30-31页
        二、宋代程朱学派的知行观第31-32页
        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第32-34页
        四、王夫之、孙中山的知行理论第34-36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知行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第36-41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36页
        二、马克思主义知行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第36-41页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知行观的现实问题第41-51页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知行观冲突现状第41-45页
        一、不知不行第41-42页
        二、知而不行第42-43页
        三、知而错行第43-44页
        四、行非所知第44-45页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知行取向的特征表象第45-51页
        一、认知取向:发散性与矛盾性第46-47页
        二、价值取向:多元性与功利性第47-48页
        三、行为表现:发展性与务实性第48-51页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知行观冲突的成因分析第51-63页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知行观面临的冲击第51-54页
        一、社会转型造成的影响第51-52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第52页
        三、文化思潮引起的改变第52-53页
        四、网络生活带来的影响第53-54页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误区第54-56页
        一、家庭培养方式不当第54-55页
        二、家庭教育方向偏离第55页
        三、家长的不良示范第55-56页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第56-59页
        一、教育目标单一化第56-57页
        二、教育内容缺乏思想性、时代性第57-58页
        三、教育形式形式化倾向明显第58页
        四、教育者示范作用欠缺第58-59页
    第四节 影响大学生知行观冲突的自身因素第59-63页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第59-60页
        二、大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距第60页
        三、大学生行动能力不足第60-63页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科学知行观培育路径探究第63-79页
    第一节 开展知行观理论的科学引导第63-67页
        一、立足课堂,强化“知行合一”的理性教育第64-65页
        二、借助网络,拓展“知行互动”的教育空间第65-67页
    第二节 推进知行交融的校园文化建设第67-69页
        一、深入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知行文化”品牌第67-68页
        二、开拓新媒体校园文化活动,探索“知行文化”新模式第68-69页
    第三节 搭建知行并举的多元实践平台第69-72页
        一、丰富校园实践知行体验,巩固认知状态第70-71页
        二、增强社会实践知行锻炼,坚定自我意志第71-72页
    第四节 强化以学校为主导的知行协作合力第72-79页
        一、优化社会环境,形成知行合一的社会风尚第72-74页
        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树立知行合一的优良家风第74-75页
        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大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理念第75-76页
        四、激发自我养成教育,使知行合一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第76-79页
结语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下一篇:友善观视域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