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9页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二、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1-17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四、创新点第18-19页
第一章 创新创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内涵与发展历程第19-33页
    第一节 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19-27页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提出及其内涵第19-22页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第22-23页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第23-27页
    第二节 党和国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历程第27-33页
        一、第一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入试点阶段(1998年-2001年)第27-28页
        二、第二阶段: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对接阶段(2002年-2007年)第28-29页
        三、第三阶段:国家推进实施双创战略阶段(2008年-2011年)第29-30页
        四、第四阶段:扎实推进双创教育阶段(2012年-2015年)第30-31页
        五、第五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发展和实践阶段(2016年至今)第31-33页
第二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第33-41页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33-36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把握第33-34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第34-35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第35-36页
    第二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发展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第36-41页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开展的有效载体第37-38页
        二、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丰富大学生“三观”教育内涵第38页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客观标尺第38-41页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瓶颈第41-50页
    第一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模糊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削弱第41-44页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观认知模糊影响教育成效第41-42页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客观现实挑战削弱教育质量第42-43页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融合未形成系统理论第43-44页
    第二节 大学生认知偏差对双创教育成效的弱化第44-48页
        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欠缺对创新创业教育力量的弱化第44-45页
        二、大学生自身的功利化对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的扭曲第45-46页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欠缺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影响第46-48页
    第三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建设不完善第48-50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建设未能体现“多维”要求第48页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与专业教育关联性有待提高第48-49页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建设的实效性亟待提升第49-50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第50-62页
    第一节 提升主导认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第50-54页
        一、加强主观重视,提升教育实效第50-52页
        二、丰富创新载体,完善教育体系第52-53页
        三、强化融合研究,形成系统理论第53-54页
    第二节 强化主体认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成效第54-57页
        一、注重个性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第54-55页
        二、强化思政教育引领,正视双创教育价值第55-56页
        三、增强法律法规教育,提升双创教育成效第56-57页
    第三节 完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构筑“大思政”育人体系第57-62页
        一、把握方向,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同向同行第58-59页
        二、引领价值,构建项目转化、支持、运行与评价考核系统第59-60页
        三、构建“大思政”视角下校内外协同“多维”的协作育人机制第60-62页
结束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及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为例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知行观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