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选题由来 | 第11-12页 |
1.1.1 丧葬高峰的出现 | 第11页 |
1.1.2 人们对殡葬观的改变 | 第11页 |
1.1.3 墓园情感空间氛围的缺失 | 第11-12页 |
1.1.4 墓园景观规划研究的欠缺 | 第12页 |
1.2 相关文献综合评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内外墓园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2.2 叙事在墓园景观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 实地调研分析 | 第16-20页 |
1.3.1 墓区墓葬形式呆板 | 第17页 |
1.3.2 植物类型单调 | 第17-18页 |
1.3.3 园区功能单一 | 第18-19页 |
1.3.4 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生态葬美化不足 | 第19-20页 |
1.3.5 调研分析总结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景观叙事理论与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2 景观叙事与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5-26页 |
2.1.1 墓地 | 第25页 |
2.1.2 墓园 | 第25页 |
2.1.3 纪念园 | 第25页 |
2.1.4 叙事 | 第25-26页 |
2.1.5 景观叙事 | 第26页 |
2.2 景观叙事的特征 | 第26-27页 |
2.2.1 动态的时序性 | 第26页 |
2.2.2 事物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2.2.3 人的体验性 | 第27页 |
2.2.4 场所的纪念性 | 第27页 |
2.3 景观和叙事的构建方式 | 第27-28页 |
2.4 景观叙事与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构建方式 | 第28-29页 |
2.4.1 视觉景观形象 | 第28页 |
2.4.2 环境生态绿化 | 第28-29页 |
2.4.3 大众行为心理 | 第29页 |
2.5 景观叙事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相关案例分析 | 第31-39页 |
3.1 意大利布里昂家族墓园 | 第31-32页 |
3.1.1 项目解读 | 第31页 |
3.1.2 项目特色 | 第31-32页 |
3.1.3 项目启示 | 第32页 |
3.2 瑞典斯德哥尔摩墓园 | 第32-33页 |
3.2.1 项目解读 | 第32页 |
3.2.2 项目特色 | 第32-33页 |
3.2.3 项目启示 | 第33页 |
3.3 罗马尼亚欢乐墓园 | 第33-35页 |
3.3.1 项目解读 | 第33-34页 |
3.3.2 项目特色 | 第34页 |
3.3.3 项目启示 | 第34-35页 |
3.4 惠州罗浮净土人文纪念园 | 第35-36页 |
3.4.1 项目解读 | 第35页 |
3.4.2 项目特色 | 第35-36页 |
3.4.3 项目启示 | 第36页 |
3.5 上海福寿园 | 第36-38页 |
3.5.1 项目解读 | 第36页 |
3.5.2 项目特色 | 第36-37页 |
3.5.3 项目启示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景观叙事在墓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 第39-49页 |
4.1 景观叙事在墓园中的表达方式 | 第39-40页 |
4.1.1 隐喻 | 第39-40页 |
4.1.2 对比 | 第40页 |
4.1.3 转喻 | 第40页 |
4.1.4 象征 | 第40页 |
4.2 景观叙事在墓园中的组织形式 | 第40-44页 |
4.2.1 空间叙事 | 第41-43页 |
4.2.2 时间叙事 | 第43-44页 |
4.3 景观叙事在墓园中的规划设计策略 | 第44-47页 |
4.3.1 叙事与景观元素的结合 | 第44-46页 |
4.3.2 叙事与文化景观的结合 | 第46页 |
4.3.3 叙事与植物景观的结合 | 第46页 |
4.3.4 叙事与情感空间的结合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景观叙事在湘水缘长生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 第49-79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49页 |
5.2 基地分析 | 第49-53页 |
5.2.1 区位分析 | 第49-50页 |
5.2.2 人文分析 | 第50页 |
5.2.3 自然环境分析 | 第50-52页 |
5.2.4 周边交通环境分析 | 第52-53页 |
5.3 规划设计依据、目标及原则 | 第53-54页 |
5.3.1 规划设计依据 | 第53页 |
5.3.2 规划设计的目标 | 第53页 |
5.3.3 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53-54页 |
5.4 规划设计构思 | 第54-55页 |
5.5 整体规划布局 | 第55-59页 |
5.5.1 景观结构布局 | 第55-56页 |
5.5.2 功能分区布置 | 第56-57页 |
5.5.3 道路系统分析 | 第57-58页 |
5.5.4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 | 第58-59页 |
5.6 主要节点景观设计 | 第59-70页 |
5.6.1 出入口空间景观设计 | 第59-60页 |
5.6.2 叙事空间节点景观设计 | 第60-65页 |
5.6.3 墓葬空间景观设计 | 第65-70页 |
5.7 景观小品及景观建筑设计 | 第70-72页 |
5.7.1 主要景观小品详细设计 | 第70-71页 |
5.7.2 焚香柱详细设计 | 第71页 |
5.7.3 记忆馆建筑设计 | 第71-72页 |
5.7.4 礼拜堂建筑设计 | 第72页 |
5.8 植物规划设计 | 第72-77页 |
5.8.1 植物树种选择的特点 | 第73-74页 |
5.8.2 道路植物设计 | 第74-75页 |
5.8.3 主要景观节点植物设计 | 第75页 |
5.8.4 墓葬区植物设计 | 第75-77页 |
5.9 用地平衡表 | 第77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A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