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14页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2.1 社会网络理论 | 第16-17页 |
2.1.1 社会网络内涵研究 | 第16页 |
2.1.2 社会网络作用研究 | 第16-17页 |
2.2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研究 | 第17-22页 |
2.2.1 初创科技型企业界定及特点 | 第17-19页 |
2.2.2 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2.3 社会网络与科技型企业融资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22-25页 |
2.3.1 社会网络结构维度对融资能力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 社会网络对融资能力结构维度的影响研究 | 第23-25页 |
2.4 文献简要评述 | 第25-27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7-35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7-31页 |
3.1.1 社会网络对融资渠道规模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社会网络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 第29页 |
3.1.3 社会网络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4 科技创新能力、政策环境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量表设计 | 第31-35页 |
3.2.1 社会网络规模量表 | 第31-32页 |
3.2.2 社会网络异质性量表 | 第32页 |
3.2.3 社会网络强度量表 | 第32页 |
3.2.4 融资渠道、融资成本量表 | 第32-33页 |
3.2.5 成长能力量表 | 第33-34页 |
3.2.6 科技创新能力量表 | 第34-35页 |
第4章 问卷研究与结果分析 | 第35-57页 |
4.1 问卷发放及样本情况 | 第35-36页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4.3 量表信度分析 | 第37-38页 |
4.4 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38-41页 |
4.5 相关分析 | 第41-43页 |
4.6 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4.6.1 社会网络与融资渠道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4.6.2 社会网络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 | 第44页 |
4.6.3 社会网络与企业成长能力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4.7 调节作用检验 | 第45-55页 |
4.7.1 总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5-47页 |
4.7.2 企业专利知识产权数量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7-49页 |
4.7.3 R&D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9-52页 |
4.7.4 企业科研人员数量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调节作用分析 | 第52-55页 |
4.8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55-57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7-6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7-62页 |
5.1.1 社会网络对融资渠道正向影响 | 第57-58页 |
5.1.2 社会网络对融资成本的负向影响 | 第58-59页 |
5.1.3 社会网络对企业成长性的正向影响 | 第59-60页 |
5.1.4 科技型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 第60-62页 |
5.2 融资建议 | 第62-64页 |
5.2.1 提升社会网络质量 | 第62-63页 |
5.2.2 合理利用科技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 第63-64页 |
5.2.3 健全和完善融资市场 | 第64页 |
5.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