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彬县传统旋木艺术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页 |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1.4.2.1 田野考察 | 第12-13页 | 
| 1.4.2.2 系统分析 | 第13页 | 
| 1.4.2.3 归纳演绎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彬县传统旋木工艺概述 | 第14-21页 | 
| 2.1 旋木工艺 | 第14-15页 | 
| 2.2 彬县传统旋木工艺的源流 | 第15-16页 | 
| 2.3 彬县传统旋木工艺的现状 | 第16-18页 | 
| 2.4 彬县旋木工艺的生产要素 | 第18-20页 | 
| 2.4.1 彬县旋木的生产材料 | 第18页 | 
| 2.4.2 彬县旋木的生产设备 | 第18-19页 | 
| 2.4.3 彬县旋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 | 第19-2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彬县旋木艺术的文化内涵 | 第21-29页 | 
| 3.1 孕育彬县旋木工艺文化的自然环境 | 第21-22页 | 
| 3.2 孕育彬县旋木工艺文化的人文环境 | 第22-24页 | 
| 3.3 彬县传统旋木工艺的艺术特征 | 第24-28页 | 
| 3.3.1 审美特征 | 第24-26页 | 
| 3.3.2 适用性特征 | 第26-27页 | 
| 3.3.3 形象性特征 | 第27页 | 
| 3.3.4 材料特征 | 第27-2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传统旋木工艺的文化生态论 | 第29-34页 | 
| 4.1 地域文化生态观 | 第29-30页 | 
| 4.2 民俗文化生态观 | 第30-32页 | 
| 4.3 和谐文化生态观 | 第32-3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彬县旋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 第34-41页 | 
| 5.1 彬县传统旋木工艺的传承方式 | 第34页 | 
| 5.2 彬县旋木产业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 5.2.1 从生产要素方面分析 | 第34-35页 | 
| 5.2.1.1 彬县旋木产品的生产效率 | 第34页 | 
| 5.2.1.2 彬县旋木产品的生产成本 | 第34页 | 
| 5.2.1.3 彬县旋木产品的生产规模 | 第34-35页 | 
| 5.2.2 从旋木艺人的生活方面 | 第35页 | 
| 5.2.3 从产业化方面分析 | 第35-36页 | 
| 5.2.4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分析 | 第36-38页 | 
| 5.3 彬县旋木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 第38页 | 
| 5.4 彬县传统旋木工艺的发展 | 第38-4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