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1.2.1 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 | 第14-15页 |
1.2.2 小区级公益性公共设施 | 第15-17页 |
1.2.3 容积率“值域化”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35页 |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2.1.1 小区级公益性公共设施配套的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1.2 国外容积率控制方法 | 第25-27页 |
2.1.3 对我国容积率控制方法的启示 | 第27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3页 |
2.2.1 小区级公益性公共设施配套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2.2.2 国内容积率控制方法 | 第29-31页 |
2.2.3 容积率“值域化”控制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2.2.4 容积率“值域化”的相关研究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容积率“值域化”影响因子选择和理想模型构建思路 | 第35-61页 |
3.1 容积率“值域化”影响因子的选择 | 第35-40页 |
3.1.1 影响因子的分类 | 第35-38页 |
3.1.2 影响因子的选取 | 第38-40页 |
3.1.3 影响因子的确定 | 第40页 |
3.2 样本地区典型小区公益性公共设施配套现状初判 | 第40-50页 |
3.2.1 西安市概况 | 第40-42页 |
3.2.2 西安市高新区概况及典型小区选取 | 第42-45页 |
3.2.3 典型小区公益性公共设施的配套现状 | 第45-50页 |
3.3 容积率“值域化”理想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50-58页 |
3.3.1 基本思路 | 第50-51页 |
3.3.2 组团容积率与小区容积率转换关系推导 | 第51-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4 托幼因子与容积率关系的模型构建 | 第61-79页 |
4.1 我国小区托幼的发展历程、建设现状与理论借鉴 | 第61-64页 |
4.1.1 小区托幼设施的发展历程 | 第61页 |
4.1.2 小区托幼设施的建设现状 | 第61-63页 |
4.1.3 小区托幼设施配建的理论借鉴 | 第63-64页 |
4.2 小区托幼的配建要求 | 第64-68页 |
4.2.1 布局原则 | 第64-65页 |
4.2.2 指标规范 | 第65-68页 |
4.3 “托幼——容积率”关系模型构建 | 第68-76页 |
4.3.1 “托幼——容积率”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68页 |
4.3.2 “托幼——容积率”模型构建的主要思路 | 第68-69页 |
4.3.3 “托幼——容积率”理想模型的构建 | 第69-75页 |
4.3.4 模型简化与容积率的值域计算 | 第75-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5 小学因子与组团容积率关系的模型构建 | 第79-95页 |
5.1 我国小区小学的发展历程、建设现状与国外经验 | 第79-81页 |
5.1.1 小区小学设施的发展历程 | 第79-80页 |
5.1.2 小区小学设施的建设现状 | 第80-81页 |
5.1.3 小区小学设施配建的国外经验 | 第81页 |
5.2 小区小学的配建要求 | 第81-85页 |
5.2.1 布局原则 | 第81-82页 |
5.2.2 指标规范 | 第82-85页 |
5.3 “小学——容积率”关系模型构建 | 第85-93页 |
5.3.1 “小学——容积率”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85-86页 |
5.3.2 “小学——容积率”模型构建的主要思路 | 第86页 |
5.3.3 “小学——容积率”理想模型的构建 | 第86-92页 |
5.3.4 模型简化与容积率的值域计算 | 第92-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6 卫生站因子与组团容积率关系的模型构建 | 第95-107页 |
6.1 我国小区卫生站的发展历程、建设现状与国外经验 | 第95-98页 |
6.1.1 小区卫生站设施的发展历程 | 第95-96页 |
6.1.2 小区卫生站设施的建设现状 | 第96-97页 |
6.1.3 小区卫生站设施配建的国外经验 | 第97-98页 |
6.2 小区卫生站的配建要求 | 第98-100页 |
6.2.1 布局原则 | 第98-99页 |
6.2.2 指标规范 | 第99-100页 |
6.3 “卫生站——容积率”关系模型构建 | 第100-106页 |
6.3.1 “卫生站——容积率”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100页 |
6.3.2 “卫生站——容积率”模型构建的主要思路 | 第100-102页 |
6.3.3 “卫生站——容积率”理想模型的构建 | 第102-105页 |
6.3.4 模型简化与容积率的值域计算 | 第105-10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7 小区级公益性公共设施影响因子的综合模型与实例验证 | 第107-117页 |
7.1 居住组团容积率“值域化”的综合模型和值域区间 | 第107-108页 |
7.2 居住组团容积率“值域化”的实例验证与规划建议 | 第108-114页 |
7.2.1 典型小区开发建设现状分析 | 第108-112页 |
7.2.2 基于理想模型的典型小区规划建议与思考 | 第112-11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8 结语 | 第117-121页 |
8.1 研究总结 | 第117-119页 |
8.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图表目录 | 第129-133页 |
图录 | 第129-131页 |
表录 | 第131-133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3-135页 |
附录一 西安高新区 123 个居住地块指标统计表 | 第135-139页 |
附录二 小区级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与使用现状调查统计表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