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我国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16-28页 |
一、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6-21页 |
(一) 古代幼儿科学教育的萌芽 | 第16-17页 |
(二) 未分化的幼儿科学教育 | 第17-18页 |
(三) 解放前"常识教育"课程的出现 | 第18-19页 |
(四) 新中国后"常识教育"课程的建立 | 第19-20页 |
(五) "科学教育"课程的建立 | 第20-21页 |
二、我国各时期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 | 第21-28页 |
(一) 我国各时期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特点 | 第21-25页 |
(二) 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与比较 | 第25-27页 |
(三) 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重新理解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幼儿科学教育实施现状 | 第28-43页 |
一、研究一: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解 | 第28-38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29-37页 |
(四) 分析与讨论 | 第37-38页 |
二、研究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现场观察 | 第38-4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三) 观察记录 | 第38-40页 |
(四) 研究结果 | 第40-41页 |
三、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 第43-57页 |
一、研究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文本分析 | 第43-5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44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44-53页 |
(四) 分析与讨论 | 第53-54页 |
二、研究二:《"做中学"内容标准》文本分析 | 第54-5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5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54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54-56页 |
(四) 分析与讨论 | 第56页 |
三、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展望 | 第57-73页 |
一、幼儿的学习特点 | 第57-59页 |
(一) 内隐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 第57-58页 |
(二) 幼儿学习的是"大知识" | 第58页 |
(三) 儿童学习的三个阶段 | 第58-59页 |
二、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展望 | 第59-71页 |
(一)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核心概念 | 第59-65页 |
(二)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主题 | 第65-66页 |
(三) 主题案例示范——以"水"为例 | 第66-71页 |
三、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建议 | 第71-73页 |
(一) 幼儿科学教育以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 | 第71-72页 |
(二) 幼儿科学教育以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为学习内容 | 第72页 |
(三) 幼儿科学教育应重视探究过程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研究的反思与不足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